9月29日下午,“中山市·六盘水市农特产品产销对接现场活动”在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举行,本次活动以“消费帮扶 协作共赢”为主题。在现场,六位来自六盘水市种养殖企业代表、中山市企业代表,“组团”向来自全市26所市直属学校的代表,进行绿色生态农特产品展示和推介。
本次活动由中山市农业农村局、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承办。
本次活动是为贯彻落实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深化“四项行动”和“三个专项”工作部署,积极响应2025年“消费帮扶金秋行动”号召,搭建“六盘水市—中山市—大湾区”产销对接桥梁,让“中国凉都”的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大山、走进湾区,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六盘水产品
纳入中山机关、学校、医院等“菜篮子”体系
在本次活动中,“凉都三宝”刺梨、猕猴桃、凉都单丛茶以及紫薯、南瓜、刺五加、蜂蜜、樱桃小苹果等六盘水高山蔬果绿色生态农特产品样品,在现场摆放,向来自全市26家市直属学校的代表进行推介展示,并吸引嘉宾现场品尝。
据悉,六盘水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区,平均海拔超过1800米,被誉为“中国凉都”。2024年,当地猕猴桃、刺梨、茶叶面积分别稳定在10万亩、57万亩、25万亩左右,产量分别达4.52万吨、6.65万吨、0.49万吨。
同时,当地独特气候条件造就了高山冷凉蔬菜品质,这些蔬菜全年错季供应大湾区市场,成为消费者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在粤黔协作的强力推动下,六盘水农业产业迈入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六盘水农业产业链条实现提档升级,中山市援建的12个冷链物流中心,实现了从“田头预冷—冷链运输—湾区直达”的全链条服务,损耗率从30%降至8%左右,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保鲜度和市场竞争力。
当地农业品牌价值不断跃升,成功打造了“凉都三宝”区域公共品牌,并在广交会等大型展会上大放异彩。刺梨饮料等特色产品走进了广深商超,年销售额突破5亿元,成为六盘水农业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弥你红”猕猴桃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市场上的新宠。

此外,当地联农带农效果良好,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21万农民参与特色种植,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乡村振兴的根基持续夯实。这一模式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也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这些成果的取得,离不开中山市的倾力相助。”六盘水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市社会帮扶服务中心主任李兴凯表示,从资金注入到技术扶持,从市场开拓到消费帮扶,中山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山海情深、协作共赢”的深刻内涵。本次对接会,是“六盘水—中山—大湾区”产销链条深度融合的新方向、新桥梁、新起点。
李兴凯提出多方面倡议,他希望六盘水市与中山市携手共建大湾区农产品集散中心,推动六盘水产品纳入中山机关、学校、医院等“菜篮子”体系,打造“24小时从田间到餐桌”的直供通道,确保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让大湾区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品尝到来自凉都的美味。
他建议通过“线上云展+线下体验”的模式,让刺梨饮料、盘县火腿、岩脚面以及红心猕猴桃等特色产品走进湾区千家万户。不断为六盘水农产品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品牌影响力。
“我们诚挚邀请中山市各位企业家赴六盘水投资刺梨萃取、冻干蔬菜、盘县火腿、等深加工项目,共建粤黔协作产业园。”李兴凯表示,通过精深加工,推动农产品从“原字号”向“高附加值”转型,实现产业梯度转移与升级的双赢局面。
为六盘水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山
建立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体系
“中山与六盘水两地在高品质果蔬种植生产和采购需求方面,有巨大的互补优势和商机。”在会议现场,六盘水市种养殖企业商会秘书长雷胜介绍。
他表示,为对接商会会员及当地农户的农产品在中山市的销售工作,实现六盘水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销往中山及大湾区市场的目标,商会秘书长单位——中山市食源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已在中山市建立起了完善的销售渠道及售后服务体系,打通了六盘水优质农产品进入中山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其中,中山市食源食品配送有限公司六盘水分公司开通了可以落地交易销售新鲜果蔬的“832”交易平台,该平台可接受六盘水市各种植户的委托进行交易,各采购单位在平台上采购任意种植户的农产品后,下单、采摘、验收、装运到配送,可在24小时内完成。

“下一步,我们会到全市政府机关食堂做巡回展销,推销六盘水的优质农特产品。”雷胜表示。
随后,来自贵州弥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六枝特区张氏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六枝特区轩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盘州市淤泥河红米综合开发农民专业合作社、六盘水单丛茶茶叶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咀香园食品有限公司的代表,在现场作产品推介。

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六盘水工作组组长邹俊强介绍,这场产销对接活动,不仅是中山与六盘水协作帮扶促消费的新起点,更是东西部协作“山水情”的生动见证。
“希望两地企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合作、互利共赢;希望中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消费帮扶,用‘舌尖上的选择’助力乡村振兴,书写更多‘山水协作’的动人故事。”邹俊强表示。
编辑 廖薇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