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社论丨奋楫扬帆!中山主流媒体迈出系统性变革关键一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5-09-01

如风云涌、潮水至,近年主流媒体界的变革亦是一浪高过一浪。从早期的媒体融合,到深度融合,再到当前的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人清醒地意识到,过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改良,或者拆东补西、拼拼凑凑的表面缝补,再也无法解决媒体眼下的结构性困境。

困境来自行业内部的传统习惯,架构冗繁,资源分散,思维固化;困境来自外部的宏观形势,经济发展环境日益复杂,各行各业都在变局中开新局;困境也来自快速迭代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关于生存与发展的职业危机萦绕四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要坚持导向为魂、内容为王、创新为要、流量和效果说话,用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全方位推进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话语体系、媒体形态、平台技术等变革。总结三个关键词,一是“系统性”,二是“流量和效果”,三是“互联网思维”。换言之,不仅零散的局部改革行不通了,过去“谁写谁看、写谁谁看”的困局也要打破,就连主流媒体内部的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管理制度等都要进行大刀阔斧的重构。

中山迎难而上,主动突破。在9月1日召开的市属媒体系统性变革动员大会上,中山发布了市属媒体系统性变革总体方案,确定聚焦“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型主流媒体平台”的总目标,实现“三个一”的核心变革:即打造一个自主核心传播及服务平台、做大一个国有文旅集团、融合一支采编播发全媒体队伍,构建六大体系,推进十大行动,探索建立“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模式,形成事业引领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好局面。

这套“中山方案”正是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并结合本地主流媒体实际情况而制定的。它不仅是主流媒体应对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更是推动地方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的生动实践,彰显出鲜明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其中,“三个一”的核心变革尤为牵扯“筋骨”。

打造一个自主核心传播及服务平台,是推动主流媒体从“信息中介”到社会“神经中枢”转变的有效手段。今天,受众对于媒体的需求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的信息获取,这意味着媒体要积极利用智能技术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个性化推荐,甚至实现智能互动,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便捷的服务体验。在这次变革中,中山主流媒体积极探索“新闻+政务服务商务”运营模式,努力增强自我造血机能,更好地服务地方发展、贴近群众生活。

做大一个国有文旅集团,是整合文化资源、壮大文化产业实力的有效路径,也是主流媒体在系统性变革中寻求属性突破、实现公益与市场平衡的重要实践。中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产业文化资源,国有文化集团能够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将媒体资源与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品创新、文化服务升级。同时,面对市场化运营的新要求,主流媒体当借机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加强品牌IP建设,全面提升媒体的市场化运作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融合一支采编播发全媒体队伍,是提升主流媒体传播效能、适应全媒体时代传播需求的根本保障。中山主流媒体推动队伍融合,不仅是人员的简单整合,更是人才培养理念、工作机制的全面革新。通过跨部门协作、岗位轮换、技能培训等方式,让记者编辑成为“一专多能”的全媒体人才,能够快速响应不同平台的传播需求,生产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有品质的全媒体产品,满足受众多样化的信息消费需求。

中山主流媒体的系统化变革,是地方主流媒体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新时代文化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它为中山主流媒体赢得发展的主动权,也为更大范围内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提供样本。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