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气蓬勃的尼洋河,诞生于巍峨雪山中,在曲折蜿蜒的河道里奔流不息,逐渐发展壮大,为青藏高原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向东3000多公里外的中山正辉光日新,敢为人先的创新包容精神,破茧乘风,不断奔腾向前。
两地因对口援藏工作结缘。从此,中山与工布江达县紧密相连。近日,广东省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圆满完成三年援藏任务并交接,作为队员之一的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外科主任雒洪志亦圆满完成使命,载誉而归!在三年间,中山也先后派出了4批次援藏医疗队共36人,将医者胸怀与广阔雪域的深情相拥。三年来,他们带着使命和责任,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踏遍工布江达县9个乡镇、82个村(居),守护着约3.28万名当地群众,将守护健康的初心,践行在1.3万平方公里的高原上。
激活医疗卫生发展脉搏
三年前,雒洪志刚刚到达工布江达县,便以“到岗4天、挽救3人”的事迹赢得当地群众的信任。随后,便马不停蹄带领各批援藏医疗队一同开展巡回医疗、下乡义诊、技术帮扶、专项培训等,不断提升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及当地医疗水平,并助力县人民医院、藏医院新址建设和整体搬迁工作,拉动投资1.38亿元(其中援藏资金6700万元)。


以“创二甲”赋能高质量
为进一步提升医院整体医疗卫生综合水平,医疗队倾力推动县人民医院启动了创建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2022年8月,通过捐赠设备等、选派进修,开设了工布江达县人民医院首个口腔科,当年就接诊病例367例。随后,医院长期学科发展规划制定,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新生儿科、肝胆外科、骨科、神经外科、中医等科室不断增设,医疗制度不断完善,病案病历逐步规范,医疗质量不断提升,一系列新技术、新项目在当地开展,填补医疗空白,让许多原本要奔波百里就医的患者,在“家门口”就得到了有效治疗。还建立和完善急性创伤伤者院前院内一体化,规范抢救流程,缩短耗时,高效应对道路交通事故的医疗救治。




三年来,县人民医院年门诊量从2021年不到1.6万人次提升至2024年2.3万余人次;医疗队开展的手术台次从92台提升至210台,其中微创手术就占比超过80%;开展的新技术项目有155项。
打造“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发展的关键在人才。三年间,援藏医疗队努力促进当地医疗技术从“外部输血”转化为“自身造血”,做好“传、帮、带”。组织、协调专家等开展授课393场次,培训本地干部2820人次。选派当地59名骨干医护人员到中山跟岗学习。同时,实施“一对一”“师带徒”培养模式,悉心带教当地医生34人,从手术观摩、查房带教到上手实操,手把手地将中山优秀医疗技术传授给当地医生,从人才支援到培育本土人才,在雪域高原打造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


携手并肩托升民生幸福指数
援藏医疗队践行“当地所需,尽己所能”,无微不至为当地群众提供细致服务,得到群众信任。三年来,开展义诊活动、各类保障100余次,惠及群众近3万人次,发放药物价值超5万余元,规范健康档案1.14万份。同时,积极协助当地开展重点人群健康体检、征兵体检、学生体检,派出力量到周边城市开展医疗支援等。




当前,医疗援藏工作正如奔流不息的尼洋河一样,源源不断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与当地医疗卫生水平、民生福祉相互交融升华。清澈的尼洋河河岸风光旖旎,见证着一段段心心相印的真情援助故事。
中山市卫生健康局编辑部
编辑:刘姝晗
二审:黄锶铭
三审:李春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