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第四届“五韵中山”诵写讲大赛之“墨韵中山”现场书写大赛在中山市烟洲中学(以下简称“烟洲中学”)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山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以“典耀中华,赓续文脉”为主题,吸引教育界代表、参赛师生近1000人参与。截至发稿前,该赛事图片直播浏览量突破50万人次,在全市掀起汉字文化传承热潮。
双“新”并举,深化传统文化传承
记者从赛事组委会获悉,本届大赛从赛事格局、参与形式两大维度实现创新。一方面,首次增设港澳姊妹学校线上参赛通道,以书法为媒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推动“五韵中山”品牌全面升级。另一方面,构建“线上+线下”双轨平台。线上征集书法创作,线下决赛现场设挥毫环节,还原传统书法仪式感。

“一支笔,不仅能勾勒汉字的形神,更能串联起民族的血脉;一砚墨,不仅能晕染宣纸的肌理,更能浸润时代的精神。”启动仪式上,中山市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市教育体育局党组成员徐全胜表示,“墨韵中山”正是通过笔墨交融的仪式感,唤醒全民对汉字书写的文化敬畏。致辞中,他向参赛师生提出三点期望:一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传统文化;二要以创新精神激活文化基因;三要在提按转折间读懂中华文明的密码,在谋篇布局中厚植家国情怀的根基。
近年来,中山市按照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工作部署,以“五韵(语韵、诗韵、篆韵、聆韵、墨韵)中山”系列活动为重要载体,持续深化中华优秀语言文化传承工程,将语言文字传承与城市文化建设深度融合,为中山“文化兴城”赋能增效。
挥毫竞艺,少年尽展文化自信
早夏风暖拂青案,少年挥翰墨生香。大赛现场,氛围热烈,秩序井然。近千名参赛选手分批次进入赛场书写竞艺,他们凝神聚气,笔尖在纸上或轻提、或重按,一个个灵动的汉字便跃然纸上。楷书规整,横平竖直;行书流畅,行云流水;隶书庄重,深沉古朴;草书肆意,笔走龙蛇……张张作品渐现,古韵与朝气在纸端交融,尽显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

“因为喜欢,我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学习书法了!课余时间里我都会加紧练习。”中山市石岐西厂小学六(4)班翁祺帧为本次大赛带来的是隶书作品《古朗月行(集合)》,她向记者分享道:“因为已经参加过很多书法比赛,成了习惯,面对今天的比赛,我一点都不紧张,这也是书法教会我的遇事要沉着冷静、静下心来。”
中山市第一中学丰山学部243班谌米智带来的参赛作品是行书《沁园春·雪》,他表示,书法是一种传承。“在书写过程中,我们体会汉字的美感,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传情达意的能量,也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书法是将个人情怀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的艺术纽带。”

中山市文联兼职副主席、市书协主席骆培华表示,传承书法既是对艺术的追求,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不仅利于青少年修身养性,更能促进传统文化学习。“近年来,孩子们的书法水平进步显著,提升幅度远超我们那代人!如今印刷技术进步、学习资料丰富,加上赛事活动与家校社共同关注,孩子们眼界更开阔、舞台更广阔。”他透露,中山未来将持续开展同类型活动,助力书法文化传承与发展。
校园个展,美育实践添新彩
“墨韵中山”活动当日,“墨印青春”肖雅徽书法篆刻作品展在黄苗子艺术馆同步启幕。即日起至8月30日,烟洲中学高一(27)班学生肖雅徽的个人书法篆刻作品将在馆内进行集中展出。

“非常开心!感谢学校为我精心搭建平台,向大家展示我多年来在书法篆刻领域的学习成果!”肖雅徽接受记者采访时难掩兴奋,她表示,自己喜爱诗词书籍,年幼时便开始诵读文学作品,对金石艺术抱有浓厚兴趣。肖雅徽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十一岁学习篆刻,多年来坚持不懈。“字如其人,立品为先,不求外美,而求内秀。研习书法,首先要修养品德,我深刻感受到书法艺术如海洋般浩瀚无垠。未来,我会保持持之以恒的心态,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她说。
据了解,烟洲中学致力于构建多元立体的美育生态,借助数字书法教室,陶艺、媒体艺术工作室,在校内开设了与艺术融合的多门跨学科课程,吸引更多学生爱上笔墨丹青。2023年,中山市首家建在校园内的艺术馆——黄苗子艺术馆正式落地该校,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青少年美育树立了标杆。“骆培华书法小品展”“‘强国有我’第三届中山市师生书法优秀作品展”等系列展览在该校相继举办,为广大师生提供美育实践的优质平台。
“我们希望搭建多元艺术平台,通过为学生办个展等形式,激励学生学习和创作的信心,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该校美术科组长贺锋介绍,未来学校还将继续推出书法、美术、摄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师生展览,持续推动美育发展,激发校园艺术创造力。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