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中山市文化馆内翰墨盈袖,由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山市文化馆、中山市书法家协会承办的“书非书——香山文脉五人书法展”拉开帷幕。中国书协理事纪光明、中山书画名家以及百多名书法爱好者、媒体代表共同见证这场书法盛宴。

书法展启动仪式。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开幕式上,一段纪录片呈现了五位参展书法家的创作点滴,不仅展现了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法的刚柔并济,更捕捉到书法融入生活的动人细节,让传统笔墨从宣纸走向日常。
五位书法家以各自书体为舟,溯游香山文化长河:梁斌的草书如珠江潮涌,将孙中山、杨鹤龄等名人的风骨凝练成“纸上惊雷”;单永辉的隶书裹着五桂山的云雾,让“雨打芭蕉”的南国情韵在横撇竖捺间晕染;江涛的楷书融入石岐骑楼的市井烟火,“茶果香”“艇仔粥”等俚语化作端方大字;刘更聪的篆书刻刀般凿刻醉龙舞、咸水歌等非遗符号;邬亮锋的行书串联起华侨家书的乡愁与岐江民谚的智慧。

现场嘉宾参观书法作品。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步入展厅,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扑面而来:老巷里的竹匾、厨房的陶罐、手工扇子、布艺手提袋、风筝,都点缀着书法家们的墨宝。“晒秋”“石岐味道”等充满生活气息的词语,经隶书的厚重、行书的灵动演绎,让日用品蜕变为承载文化的艺术品。观展的小学生围在展品前惊叹道:“原来写字像跳舞一样有节奏。”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吕丽珠在致辞中阐释展览理念:“汉字如根,深植生活土壤;笔墨如歌,吟唱人间烟火。当书法走出书斋,与竹匾、陶罐、侨乡家书对话,‘书非书’的真意便浮现——这是对传统的当代转译,更激活了文化基因。”
据悉,展览持续至5月25日,除了百余件书法原作,更有互动体验、书法雅集等活动,邀请市民亲手在团扇、灯笼上题字,感受“笔墨即生活”的乐趣。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王欣琳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