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出口增长10%!中山一灯饰企业在小赛道里做“定义者”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黄细标 发布:2025-04-23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4月22日的珠江口春光明媚,中山市横栏镇的炬胜灯饰车间里,一盏盏即将飘洋过海镜前灯在检测台上投下柔和的光。总经理江顺圆的手机突然响起,美国客户的越洋电话带来100多万美元的新订单,这个不到百人的企业,今年以来对外出口增长10%,用闪烁的灯影勾勒出中国制造业精耕细作的韧性图谱。

在0.1%的市场里种出参天大树

当同行在灯具市场的红海中厮杀时,炬胜选择了一片仅占行业0.1%份额的“盐碱地”——镜前灯。这个常被忽视的细分领域,在江顺圆眼中却是一片蓝海:“美国浴室比卧室还大,镜前灯是刚需,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每盏灯都成为不可替代的存在。”

江顺圆介绍镜前灯。记者 文波 摄

车间里,一款售价59美元的镜前灯正在组装,两根螺丝即可完成安装的设计,暗合着美式家装的实用哲学。更关键的是,炬胜在这个小品类里筑起了专利护城河:国内200多项专利、美国100项、欧盟数十项,18个国家的品牌注册,让模仿者望而却步。

“我们的产品要卖10年,从2017年推出的经典款,8年里历经37次迭代,连螺丝孔的位置都经过上百次测试。”江顺圆拿起一盏壁灯,金属表面的抛光纹理细腻如肤质,这是即将上市的智能壁画灯,79美元的售价背后,是12道手工工序与3项发明专利的叠加。

以品质取胜的“不可替代”密码

美国实验室里,一盏炬胜壁灯正在接受盐雾测试,48小时的高湿度侵蚀后,金属支架依然锃亮如新。这样的严苛检验,让美国销售商在近段时间依然继续追加订单。

炬胜的实验室人员对灯具进行测试。记者 文波 摄

江顺圆翻开产品检验报告,每盏灯都有独立编号的“出生证明”,从光谱数据到抗冲击参数一应俱全——品质便是“不可替代”的密码。

更深刻的护城河藏在产业链里。3万平方米的厂区内,数控五金、注塑、亚克力等6大车间环环相扣,连一颗螺丝都实现自主生产。当同行依赖外协时,炬胜的垂直整合能力让成本可控度提升40%,而智能化改造更是按下快进键:5月底即将到位的全自动抛光机器人,将把人工误差控制在0.01毫米以内。

工人正在组装镜前灯。记者 文波 摄

“别人做的是产品,我们做的是体系。”江顺圆指着实验室里的EMC测试仪,这套百万级设备让产品一次性通过UL认证,而认证周期比同行缩短60天。

跨境电商幕后的“隐形灯塔”

在亚马逊平台,“JUSHENG”镜灯稳居类目第一,更多时候,炬胜是200多家跨境电商的“幕后英雄”。

车间的自动化生产设备。记者 文波 摄

2013年就布局的跨境基因,让他们提前十年吃透海外零售规则:区域保护机制避免价格混战,智能仓储系统让补货周期压缩至7天,针对北美市场的ETL 与 UL 认证,更是撬开高端市场的钥匙。“2024年我们工厂直接对外出口超过了1000万美元,通过其他跨境电商出口的也达到了六七千万元人民币。”江顺圆介绍。

采访中,一位加拿大采购商正在验货区仔细比对样品,她坦言:“在灯具这个传统行业,炬胜的研发速度让人震惊,每年推出50款新品,从创意到量产只需3个月。”这种快速响应能力,源自30人研发团队对全球家居趋势的深度洞察——当北欧风盛行时,他们推出极简线条的铝制镜前灯;发现美式乡村复古潮,立即研发做旧铜质壁灯。

“我们不是在卖产品,而是在定义细分领域的生活方式。”江顺圆展示着正在测试的语音控制壁画灯,这款即将突破100美元售价的新品,正试图重新定义高端照明的价值坐标。

隐形冠军的“慢哲学”

厂房外,“为客户做一盏好灯”的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个员工不足百人的企业,用15年时间印证着一个朴素真理:在制造业的赛场上,速度不是唯一的标尺,深度才是永恒的竞争力。当同行追逐多元化时,炬胜在镜前灯、壁灯等“小而美”的赛道上深挖150米,让每个产品都成为“细分市场的登月计划”。

工人对镜前灯进行严苛的检测。记者 文波 摄

这种专注的力量,让产品成为客户供应链中的“必需选项”,当技术积累转化为不可替代的优势,短期的成本冲击终将被长期价值稀释。正如江顺圆常说的:“我们做的不是灯具,而是让每个家庭在镜前遇见更好的自己。”这种对产品本质的执着,让炬胜在全球照明产业的版图上,悄然点亮了属于中国智造的璀璨星芒。

暮色中,满载灯具的集装箱驶向深圳港,箱体内的每盏灯都在等待照亮万里之外的浴室镜。这束跨越重洋的光,不仅照亮了异国的梳妆台,更照亮了中国制造业的前行之路:在细分市场深耕,于细微处创新,用专注对抗浮躁,以品质赢得尊重——这,或许就是隐形冠军们最动人的生存哲学。


编辑  张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