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低空经济正成为各地竞逐的产业新赛道。4月8日,由中山日报社、中山广播电视台骨干记者组成的“挺起‘产业脊梁’——中山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型深调研采访团队走进御风未来上海总部,探寻这家创新企业如何构建“上海+中山”的双城研发双城制造联动模式,为低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上海金山工业区的御风未来,与国内首个政府主导的华东无人机基地毗邻,形成产业协同效应。2024年第七届进博会最大展品——2.5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 eVTOL,正是由御风未来联合中山福昆航空打造。这款载人飞行器采用纯电驱动与复合翼构型设计,配备4前拉旋翼+16垂起旋翼的独特布局,单次充电可飞行250公里,其全自主无人驾驶技术已通过进博会首飞验证。

记者注意到,在御风未来车间,已完成使命的M1真机依然占据C位。黑白涂装的机身彰显科技质感,15米翼展与10米机长构成流线型机体。“这款机型将开启城市空中交通新纪元。”中山福昆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御风未来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谢陵透露,中山坦洲基地即将投产的40亩智造园区,将与上海总部形成差异化分工——前者聚焦小型无人机量产,后者主攻大型载人机型研发。

这种双城布局深植于两地比较优势:上海集聚航空人才与研发资源,中山坐拥大湾区区位优势。从坦洲出发,半小时航程可覆盖广深珠等城市。随着《中山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中山已初步构建无人机整机研发、动力系统制造、桨叶生产的完整产业链。其中坦洲镇作为重点发展区域,正加速建设低空经济特色小镇。
值得关注的是,御风未来的大湾区布局始于2018年,在坦洲设立福昆航空的当年,谢陵团队通过中山创新创业大赛崭露头角。为充分利用上海在飞机制造的人才优势,于2021年在上海成立御风未来,企业形成“上海攻坚核心技术,中山实现成果转化”的创新闭环。在谢陵看来,未来3-5年将是低空经济暴发期,“空中出租车”有望从稀有走向日常出行。
编辑 张英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