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笔尖凝固,你是否在文字的迷宫中徘徊?别担心,让我们一起来打开阅读的大门。携手点燃创作的火花……”4月17日下午,《香山少年报》与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以下简称“石岐第一小学”)共建校园通讯站活动顺利举办。

依托校园通讯站,传播“少年中国说”
共建活动中,《香山少年报》负责人向石岐第一小学授予校园通讯站牌匾,并为该校校园通讯站站长黄雁娥、副站长刘旭欣和首批入选的校园小记者颁发聘书和小记者证。这意味着“报校联动”赋能素质教育与少年成长再启新篇,也意味着石岐第一小学的学子们有了传递成长之声、展示自我才华的广阔新舞台。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此次校园通讯站共建活动的生动写照。当校园里的童真视角遇到了专业媒体的多维平台,当同学们稚嫩的笔触碰到新闻采写的专业规范,必将激发起令人期待的火花。”石岐第一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鄂艳霞在致辞中表示,校园通讯站不仅是链接校园与社会的桥梁,更是同学们观察这个多彩世界的万花筒。

鄂艳霞向首批校园小记者提出了三点期待:一是“处处留心皆学问”,希望校园小记者能带着探索的眼睛,发现校园里温暖的故事;二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小记者需用双脚丈量现场,以双手记录真实,通过习惯诠释“纸上得来终觉浅”的道理;三是“雏凤清于老凤声”,期待小记者用童真的笔描绘成长的故事,用独特的视角展示校园内丰富多彩的生活,让《香山少年报》的版面上跃动石岐第一小学的青春脉搏。
“在中山这座博爱之城,曾经走出过中国近代最早的报人群体,那是在120年前,先贤们用笔墨启迪着民众。今天你们将在校园通讯站传承文化薪火,将鲜活的故事通过《香山少年报》传播出去,这些内容,就是属于你们新时代的‘少年中国说’!”致辞最后,鄂艳霞深情寄语。
点燃写作热情,引领阅读风尚
“海水翻滚着,击打在海滩岩石上,岩石像一位勇士,挺立在海岸边。金黄的沙滩上传来孩童们的欢声笑语,一座桥把大海分成两段,桥上的我们迎着海风,那一声声海浪,一遍遍诉说着美丽的故事。”活动中,该校三(5)班的何梓培同学带来了精彩的朗诵表演,朗诵的作品是发表在《香山少年报》上的优秀童诗《大海》。稚气的朗诵声轻快悦耳,现场同学们恍若置身诗中的世界,不由心生对文学创作的向往与热情。
三(3)班的萧曦霖同学则带来以《遨游报林书海 寻觅智趣童年》为题的读报心得分享。“‘书犹药,可以医愚’。书报是我的阅读源泉,爱阅读的人会在一条叫作‘人生’的山路上走得更远。”她分享道,阅读已经成为她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香山少年报》就在她的必读清单中。喜爱阅读的她,读起报来常常沉迷其中,忘了时间。“书报中有许多乐趣,只要用心看,就一定可以发现它。伙伴们,风雨无阻,知识无穷,让我们与好书为伴,与好报为友,让阅读陪伴我们吧!”萧曦霖向同学们发出号召。

现场,《香山少年报》负责人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内容充实的写作培训课,不仅细致介绍了《香山少年报》的办报情况、版面特色、栏目定位和日常实践活动内容,还以《夜路惊魂》《姥姥》等多篇投稿习作为例,从“选题:聚焦日常的高光时刻”“叙事:制造情感过山车”“描写:让文字长出眼睛和耳朵”“立意升华:在故事结尾点亮灯塔”“语言:打造会跳舞的文字”“修改口诀:让文章更完美”等多个方面,分享从“小切口”捕捉“大主题”的写作诀窍,帮助同学们突破作文写作瓶颈,提升写作水平。

“当我们看向窗外的时候,可以留意云彩与阳光的变化,我们便会发现生活色彩斑斓。日常中,要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便能在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让写作变得不再无话可说。”最后,负责人鼓励同学们善用敏锐视角与细腻笔触,发现并记录身边的美。

资料卡片
作为中山日报社主办的首份服务广大少年儿童的校园专刊,《香山少年报》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立德树人的使命,于2023年9月13日正式出版发行。当前,《香山少年报》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30多个校园通讯站,覆盖15个镇街。通过及时获取主题征稿信息、掌握学生作品发表动态、触及校园新闻线索,校园通讯站当前已成为“报校联动”的有力抓手和关键纽带,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展示平台,为学校带来更专业的宣传渠道,进一步推动了校园、亲子全员读报新风尚。
中山市石岐第一小学坐落在石岐经济总部核心地段,毗邻岐江河畔,创办于2000年9月,现有29个教学班,1421名学生,在岗教师73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践行“以幸福文化为引领,建设高质量的五育融合强校”的发展目标,打造“一育+”综合课程,崇德乐智、体劳砺行、弥新尚美、完善心智,实现质量、内涵、文化、特色、信誉等办学品质的全面提升,成为“学生更加向往、家长高度认同、社会高度满意”的学校。
编辑 余晓霖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