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微风轻拂过南头镇民安小学的校园,校内360平方米的麦田翻涌着金色的波浪,沉甸甸的麦穗向师生们展示着丰收的喜悦。4月2日,这所小学在这片金色麦田中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劳动实践课,让学生们既学习传统农耕文化,又体验了劳动收获的快乐。

活动现场,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博士伍龙梅为同学们生动讲解了小麦的品种特性、种植区域、历史起源及用途等知识。
“原来不同的小麦品种适应不同的气候,农民伯伯要根据土壤和天气选择合适的种子。”一位同学在听完讲解后感慨道。
通过专家的现场教学,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小麦的生长周期,更深刻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在广东省乡土专家刘子文和伍龙梅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协作体验小麦收割。同学们手持镰刀,弯腰收割、捆扎、搬运、晾晒,虽然汗流浃背,但脸上始终洋溢着收获的喜悦。
“收割小麦比我想象中累多了,但特别有意义!”五(1)班崔一颖同学兴奋地说。其他同学也纷纷分享感悟:“从一粒种子到一碗米饭,需要四个月的辛勤耕种,以后一定珍惜粮食,不浪费食物。”

据了解,为强化学生劳动意识,培养良好品德,南头镇民安小学去年在校内开辟了300多平方米的种植区,先后种植水稻和小麦。去年12月13日,该校在完成三次水稻种植后改种小麦。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照料,校园麦田从最初的零星嫩绿蜕变成金灿灿的“油画”。目前学校迎来大丰收,共收获近260斤小麦。

南头镇民安小学校长严玲珍表示,此次小麦收割实践活动不仅让学生走出课堂增长见识、锻炼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节约意识和感恩之心,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多样化劳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据悉,接下来,学校将把收获的小麦晒干碾磨成面粉,并计划开设点心制作课程,指导同学们用自产面粉制作馒头、面包等食品。
编辑 林燕英 二审王帆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