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厂房转瞬成为无边界美术馆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发布:2025-01-18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岐江河畔,蓝波路旁,原中山“食出”保养场的破旧厂房内,天马行空的当代艺术在杂草丛生的废墟之上绽放,混乱又美好。这是一次城市更新的实验,也让人们重新审视废墟的价值。

 2025年1月17日至19日,粤港澳大湾区首届“废墟艺术家群展”在中山市“ART中山•印象岐江”内悄然发生,来自海内外的27位艺术创作者相聚此地,将承载着中山工业记忆的废墟变成充满生命力的场域,以各自的角度探索废墟与重生的力量。

废弃的工业空间如何变成无边界美术馆?记者日前来到展览现场,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策展人与艺术家。


丨“食出”保养场废旧厂房内展示的当代艺术

27名艺术家共创废墟艺术

“新中山人”雪峰去年年底才从北京移居中山,他在这里成立了策展和设计机构“山海青见”,并受邀担任“ART中山•印象岐江”的园区活动策划。“青见,就是‘靓’字的拆分,我希望与大家在大自然里见面,这也是我们从北京来到中山在地想做的事情。”

作为广东中山市西区街道产业转型升级优秀项目,“ART中山•印象岐江”于2024年底正式进入厂区规划设计阶段,预备2025年6月完成改造与招商任务后正式对外开放。

初到中山,雪峰便邀请了天南地北的艺术家朋友们来“印象岐江”园区作客。“他们每个人都觉得眼前的废墟特别美,甚至担心,园区6月份开放后,这样的感觉就荡然无存了。于是大伙便商量,能否在目前的状态下,策划一个艺术活动。一个月过后,它便诞生了。”


丨策展人雪峰

废墟艺术群展以“随即艺术”为核心,表达自由、共鸣与关怀。27位艺术家的作品类型包括装置、涂鸦、绘画、陶艺、多媒体、行为艺术等,散布在厂区内的各个角落,每一种艺术表达,都与其所处的废墟紧密相融。“可以说,这是艺术家与我们共创的展览。” 

该如何看待人类对自然的干预?

来自北京的建筑师许挺首次尝试了他的装置艺术。他的作品《采样》,在一片荒地上,长起数个白色的大气球悬浮空中,共同拉起多个大网,兜载着一些就地取材的“废品“,如树叶、砖瓦等。

“我的灵感来源于眼前的这片废墟,它具有一种不确定性,而这正是打动我的地方。”在许挺看来,原来的食品保养场变成废墟以后,原有的建筑意义被消解,还原为原始的自然地貌。它堆积了许多树枝,生长出新的植物,甚至吸引了一些小型哺乳动物重新回归。


丨大型装置艺术《采样》

他设计的这个装置就像一个从天而降的仪器,或是天外来物,它通过一种采样的方式去收集废墟中的各种物质,仿佛在做地质分析,这是对地貌归于原始形态的一种呼应。

许挺认为,当地面上的建筑宣告落成,荒地原本的多种可能性就会被“扼杀”。因此,他特意让这个装置与大地始终保持着一种游离关系,从而维持了原始地貌的可能性。他希望通过这个作品激发观众思考: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预。

许挺表示,他在实地考察测量该废墟地块后重新调整了作品构成元素的数量、尺寸和关系,可以说是为此地“度身定做”。


丨《采样》作者许挺

与《采样》相邻的作品,是李嵩的陶瓷作品《能量体》,颜色与造型各异的陶瓷摆件混杂在瓦砾之上,在空中鸟瞰宛如神秘的花朵绽放。据悉,三年前,李嵩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她爱人是做木雕的,在他的激发下,她由一名“普通人”转变成为艺术家,她的作品探索自然抽象形态与能量的可视化过程,体现了女性特有的柔美与生命力,引人遐想。“正如我们书写在墙壁上的几个大字,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也是本次展览中的一条主线。” 雪峰介绍,他也寄望这次展览,激发更多的普通人,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式,以艺术表达自我。


丨装置艺术《能量体》 作者:李嵩

“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玩”

在旧厂区仅存的烟囱如今挂上了“中山历史建筑”的标识。它原来是保养场点火烘晒腊肉的地方。如今,则是一处《废墟能量体》。该作品由来自珠海的Chain35cm团队创作。“实际上,它的一名成员原来是中山三乡的一个木工,他以前做的是非常传统的木工家具,自从去了珠海认识了另外两个艺术家后,他感觉找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就跟着他们一起天马行空了。”雪峰介绍道。但见三位创作者幻想着烟囱里生长出一个蓝色的奇特生物,其身躯与周围的大树相互纠缠。

在烟囱附近的一处旧厂房内,不时发出“栋栋”巨响。那是来自北京的“山门来吧”团队制作的互动装置《鼓舞》。鼓的下面安装了一个传感器,人在上面敲鼓时,传感器会带动墙上的投影,但见一头狮子伴随鼓点与我们一起舞动。该团队致力于探索数字艺术的应用与发展,把科技应用与艺术思考结合在一起。


丨旧厂房成为艺术发生现场

“这个作品是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展出。很巧的是,主创之一苏文小时候就是在中山长大的,这给我极大的惊喜。” 雪峰透露。展览期间,他们也在“ART中山生活哲学文创园”微信公众号上陆续推出了参展艺术家专访。苏文在其中的“山门来吧”访谈中特别谈到了自己的沙岗墟印象:“小时候放学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回家路过沙岗墟。虽然那里鱼龙混杂,但依然很喜欢往里面逛一圈,再回家。那里是非常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苏文认为,“爱生活,会生活”是中山人从过去到现在都在追求并保持的一种心态。作为著名的侨乡,中山人一直有许多“看世界”的机会。苏文这一代的年轻人,也渴望将“世界的”带回中山,让这个地方更加生动、活泼、有趣。

北京“山门来吧”团队制作的互动装置《鼓舞》。   

“事实上,很多年以前的中山,就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城市。”雪峰表示。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还是中国近代“四大百货”的商业创举,抑或是改革开放“广东四小虎”之一的威名,都足以可见,中山这座城市有着“敢为人先”的基因,中山人勇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相信,在粤港澳大湾区协调发展、深度融合的“大桥时代”,无边界美术馆所面对的受众,也不会局限于本地。正如苏文所言,许多中山的年轻人正带着他们在外面闯荡的经验重返家乡。“我们希望和大家一起玩!” 雪峰笑道。

仅有三天的“废墟艺术家群展”,只是“ART中山•印象岐江”与观众初次见面的一声“哈啰”,在这座无边界的美术馆内,他们接下来还会怎么玩?我们拭目以待。


丨作品名称和作者名字喷涂在厂房斑驳的墙上(本图由主办方提供)

-废墟艺术家群展-
2025年1月17日至19日
中山市“ART中山•印象岐江”

∗∗∗∗

文/记者 廖薇 詹琪琳
图/记者 孙俊军(除署名外)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廖薇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小榄工业大道全线通车!
11024人浏览   2025-01-17
中山召开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会议
8559人浏览   2025-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