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
每一次站在孙文西路步行街
在传统与现代的景观交织中
总能感受到
一股文化与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是极具传奇性和代表性的
中山文化地标
亦是无数中山人的记忆坐标
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
作为中山推进文化兴城和
“强中心”的重点工程
石岐正以“绣花”功夫加速推进
全力推动古城保护活化落地见效
近日,位于孙文西路步行街的
香山剧场即将亮相
剧场的设计巧妙地将传统元素
与现代艺术结合在一起
不仅提升市民的文化生活质量
更为游客提供一个
了解中山深厚文化底蕴的新窗口
推动中山文化的繁荣发展
为赋能“百千万工程”
高质量推动旅游业
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
繁荣石岐经济和文化旅游产业
提升石岐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石岐将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
带领大家赏文化、深体验
展现石岐作为香山原点的独特魅力
活动主题
月上烟墩
活动时间
非遗演出:
8月9日(周五)
19:30-21:00
活动地点
香山剧场舞台区
主办单位
中山市人民政府石岐街道办事处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中山市香山古城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广东太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市荣实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中山市分公司
广东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中山市儿童宝玩具有限公司
停车指引

一起来看看
展演有哪些队伍吧
六坊云龙舞
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中山市古镇镇六坊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春节过后,六坊村就会举行大型的舞云龙活动,村里近200名男性青壮年从村中祠堂里请出云龙,于入夜时分点燃蜡烛钻进龙身,使云龙通体光亮,然后由幡旗、灯笼开路,由龙珠引领,伴随云彩、鲤鱼等扎作道具,从六坊村出发,沿着邻近的村庄巡游,连续巡游三晚。2011年5月,六坊云龙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小榄洪拳
小榄洪拳源自清朝道光年间始创的“振武山房”,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至今已传至第六代,是广东洪拳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经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批准,注册成立“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小榄洪拳训练基地”。2015年8月,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决定将“振武山房”挂牌为“广东省武术协会洪拳专业委员会中山洪拳训练中心”。2016年9月,小榄洪拳被纳入为中山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于2018年8月由中山市非遗中心认定为“非遗传承基地”。
黄圃麒麟舞
黄圃麒麟舞始于明末清初,鼎盛于清末与民国时期,是黄圃镇历史悠久的动物舞蹈,以其精巧伶俐、神采威武为特色,其表现形式包括采地青、采高青等。2007年,黄圃麒麟舞被纳入广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申明亭鹤舞
鹤舞是隆都地区百姓根据当地的自然及生活环境而创作的一种动物道具舞蹈。鹤舞源起明代,盛于清代和民国时期,主要流传在沙溪镇申明亭村。清代开始,鹤舞融合了蚌舞这一汉族民间舞蹈,取名为鹤蚌相嬉。民国时期,鹤舞又加进以鲤鱼灯作鹤蚌相嬉的前导,名为引鹤,大大增加了鹤舞的可观性。
彩带龙
彩带龙是一种融入传统舞龙元素的健身运动,也被称为甩龙,它由一系列基本动作和一部分技巧动作组成,通过手臂摆动,脚步变动,腰部扭动等动作,可以舞出各种花样栩栩如生的动作,彩带龙以其舞得活,神态逼真,套路多样,节奏稳健为主的艺术特征,展现了龙舞的生动形象和巧妙转换。石岐蔡家拳彩带龙队率先在中山引入该项目,目的让彩带龙传统文化遗产在中山更好地传承与发展。2020年,彩带龙被纳入国家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乡木偶戏
三乡木偶戏是中山市三乡镇一种传统的民间戏剧,在清道光末年(1850年),由湛江木偶戏艺人引入到三乡镇乌石村的雷剧木偶发展而来,是以木偶为主要演出道具,模仿粤剧戏班的全套演出,并配套音乐、配音、雕刻、偶像装饰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的综合民间艺术。2020年,三乡木偶戏入选中山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醉龙舞
醉龙舞是古代中山民间特有的舞蹈,源起宋代,盛于明清,流传于中山长洲、张溪、沙溪、大涌、濠头等地,并传至澳门。其表演艺术风格独特,融会了武术南拳、醉拳、杂耍等技艺于一体,在舞蹈中,舞龙者先饮酒后舞之,如略有清醒,持酒埕者则又强灌,务必使舞龙者醉之,达到形醉意不醉,步醉心不醉的境界。2008年6月,醉龙舞被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岐蔡家拳
蔡家拳相传在乾隆期间少林僧人蔡九仪所创,后在中山广泛流传,蔡家拳特点以快为主,快速灵巧,敏捷多变,消身借力,以巧取胜,主要拳种有大小运天拳,天边雁拳,柳碎梅拳等,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022年5月,石岐蔡家拳成功入选中山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郑勇机几十年如一日为传承和发展蔡家拳不遗余力,大力推动石岐蔡家拳进入校园传承作出应有的力量。
石岐醒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而北狮则分为“文狮”和“武狮”。石岐醒狮多为一人舞狮头,一人摆狮尾,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醒狮助兴,场面热闹,长盛不衰。作为一个非常鲜明符号的非遗项目,石岐醒狮能展现石岐人坚毅、勇敢、团结、开拓的精神,因此深受群众喜欢。
石岐国标龙
舞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动作千变万化。中山龙舞源于唐代,盛于明清。包括醉龙、木龙、板龙、金龙、银龙、沙龙、云龙、火龙、草龙、国标龙等。国标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入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再配合龙珠及鼓乐衬托,成为一种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身的艺术样式。
员峰胡家恒拳
员峰胡家恒拳诞生于同治年间,从民族英雄岳飞所传的岳家恒形意拳演变而来,由香山进士曾望颜的贴身护卫胡莲官结合岳家形意拳所创,后由其子胡润以自家姓“胡”命名“胡家恒拳”,由此,“胡家恒拳”在员峰乡传出,世代习练,可谓背景显赫。
胡家恒拳包括恒拳、五桥、狮子滚球拳。胡家恒拳的器械有岳家枪、棍、剑、锏等。胡家恒拳和岳家枪,历史悠久,融合了“仁、义、诚、信、道”等儒家思想,是中山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薪火传承,具有重要意义。现今,“胡家恒拳”的传播路径逐渐扩大,中山、斗门、广州、澳门、香港,以及美国、东南亚等地,也散布着员峰胡家恒拳的弟子。
除了精彩的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外
石岐精彩连连不断
本周六下午5:00-6:00
在岐江河(兴中广场段)
还将有精彩的
艳龙巡游活动
展示传统龙舟文化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邀约
是千年技艺与现代舞台的激情碰撞
这更是一场不容错过的文化盛宴
每一刻都将点燃你的热情
让我们共同见证非遗的辉煌与魅力
一起来石岐与非遗相知,与非遗相伴
共赏繁星闪耀,共度美好时光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