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伶仃洋丨深中通道上的“文艺范儿”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谭桂华 发布:2024-06-2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深中通道通车进入倒计时,中山文艺界也呈现出硕果累累的喜人态势。围绕深中通道建设这一重大现实题材,中山市委宣传部多次联合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文联等有关单位召开相关文艺创作部署会议,组织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及文艺工作者开展采风创作、文艺交流和展览活动,记录深中通道从茫茫江海到跃然伶仃的全过程。

目前,深中通道主题文艺作品覆盖文学、纪录片、音乐、广播剧、美术、书法、摄影等多个门类,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文艺生态。

精品创作层出不穷

6月20日,由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李春雷创作的长篇纪实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在广东文学馆发布。作品以时间为脉络,深度书写了深中通道的建设历程和英雄谱。连日来,李春雷多次走进校园、企业等,向广大市民、青少年以及深中通道建设者赠书,与社会各界共同分享来自超级工程的精神食粮。

《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作者李春雷与市民朋友分享纪实文学之美。  通讯员供图

中山还邀请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副秘书长、资深广播剧制作人马国华,国家一级导演王锐及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的演播者凌振赫等人参与创作原创广播剧《放歌伶仃洋》。该剧讲述以高翔等人为代表的深中通道建设者,为打通深中通道、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蓬勃发展、勇攀世界桥梁技术高峰的动人故事,既展示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物质文明,又有力唱响新时代主旋律,彰显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精神意志和价值信仰。

3月1日,广播剧《放歌伶仃洋》启播仪式及创作分享活动在中山纪念图书馆举行。(资料图片) 记者 缪晓剑 摄 

去年以来,中山日报社用田野调查和新闻调查结合的方法,站在历史的高度,用学术的眼光,对深中通道的自然、历史、文化脉络进行专业的梳理,创作出纪实文学《深中通道——穿越千年文明,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并在《中山日报》连载。据悉,该作品将于近日举行发布仪式。

中山日报社创作出纪实文学《深中通道——穿越千年文明,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并在《中山日报》连载。

此外,中山还摄制了大型科技工程类纪录片《深中通道》,并入围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亮相第34届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节;原创歌曲《浪漫是颗茶叶蛋》《牵手伶仃洋》,分别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群星奖”入围奖及“凝心铸魂跟党走团结奋斗新征程”全国网络正能量歌曲征集银曲奖;中山市文联有关深中通道采风系列美术、摄影等作品登上《中国艺术报》。

激发文艺作品的“长尾效应”

中山紧紧抓住深中通道通车这一重大历史机遇,自2019年起就以深中通道建设历程、两地融合发展故事、中山本土文化为主题,举办“放歌伶仃洋——深圳、中山(深中通道建设)文艺创作采风”活动、广东画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活动、中山市文联“深中通道”创作采风活动及《伶仃洋上现通途——致敬深中通道建设者》摄影展等。

市民观看《伶仃洋上现通途——致敬深中通道建设者》摄影展。(资料图片)记者 缪晓剑 摄

2024年,中山市进一步统筹推进深中通道主题各类活动和项目,策划于6月底举办深中通道主题“金色大地音乐会”,立足本土资源,结合“百千万工程”要求,擦亮“金色大地音乐会”招牌;于7-8月举办“香山秀起伶仃洋”深中通道主题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集中展示深中两地文艺界创作成果,纵深推动深中两地文化事业融合发展;于本年内,在纪实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的基础上,制作12章有声书并在学习强国推出;在广播剧《放歌伶仃洋》同名主题曲的基础上制作MV,用作品创新激发长尾效应,持续创造价值,延长纪实文学及广播剧的生命力。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