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博士租住,中山桂南村村民自建房“变身”博士楼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徐世球 发布:2023-10-15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中山市桂南村旗溪自然村11号,原本只是一栋普通的村民自建房,近年来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博士楼”。

“十一”假期以来,桂南村系列文旅活动受到央视的持续关注和报道,而“博士楼”也再一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为何称为“博士楼”,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10月15日上午,记者实地一探究竟。

11号总体色调为红色,女主人叫秀姐,一家三口将多出的房子出租。2021年以来,随着70后农学博士吴颖和90后上海纽约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张亮亮等多位博士租住进该房屋,“博士楼”便成了小楼的代名词。

吴颖博士从她租住的房间走出来,这栋楼房因为先后有几位博士在此租住,被称为旗溪村的“博士楼”。记者 明剑 摄

“记得初见村庄的样子——群山环抱、薄雾如带,耳边有雨声、鸟声、风吹竹林声,踩在潮湿的泥土上,空气中是香草的芬芳,感觉‘生命很值得’。”“十一”假期后,张亮亮在公众号发表了以上文字,她的感受颇具普遍性,也是吴颖等越来越多博士、硕士等知识精英追梦旗溪的重要原因,“博士楼”也因此受到越来越多青年才俊的关注。

从中山城区出发,经由坦洲快线,驶入桂南村的乡间小路,穿过树影婆娑的香樟林,翠竹掩映、山水环绕之处,就是旗溪村。从大湾区都市的熙来攘往,切换到五桂山下的“诗与远方”,不过30分钟车程。

将于2024年秋季担任全球中国学助理教授的人类学学者张亮亮,在杜克大学和剑桥大学接受了十年学术训练,关注转型期中国城乡逆向迁移和基层教育创新的她,2021年4月第一次到旗溪,就被这里的别具一格打动了,不久便租下了11号的一间房屋,以便在旗溪进行教学调研,开展课题研究。例如2023年春天,她和一位同事带领18名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国家的上海纽约大学的大学生在这里进行7天的实地调研。“这次旅程不以培养学生成为人类学家为目标,而是邀请他们像人类学者一样去感受、观察和走入他者的世界。”张亮亮说。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吴颖博士在旗溪村接受本报采访。记者 明剑 摄

“四面环山,小溪静静地流淌,感觉这里空气都是甜的。”和张亮亮一样,华南师范大学教师吴颖因为寻找研究案例地点来到旗溪,2021年9月一见倾心,2021年11月再见便已成“村里人”。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升华理论,旗溪成为吴颖提升教学水平、指导学生实践的不二选之地,同样入住旗溪11号。“除了环境外,这里有特别适合教研需要的场地和案例。”10月15日上午,刚从户外做完调研的吴颖回到住处,一边协助秀姐做茶果,一边向记者介绍“博士楼”的情况。

除了在广州的教学时间外,其余时间吴颖一头扎进村里,走村串巷、和村民拉家常、与当地居民或创业者讨论商业设计理念和思路。虽是北方人,但小时候便在广州生活,地道的广东话使她和村民很快打成一片。关注小微旅游企业和创业者的她,专注于可持续商业模式的实践探索,将11号成为旗溪第一个共创行动的经典案例。

11号是秀姐家3年前新建的自住房屋,多余的房子只是简单的出租,并未包装成民宿。长期的相处和接触,11号女主人秀姐被吴颖的真诚和专业知识打动,接受了她的改造方案,在房屋中添加了软装元素,提升文化内涵,营造轻松有趣的旅游休闲氛围,使之成为登记在册的“旗心民宿”。由此,秀姐家开启了自住与民宿经营两不误的模式,一楼租给游客,或长租或短租,二三楼自用。

桂南村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乡村、广东省环境教育基地示范单位、中山市精美乡村典型。近些年,不少知识精英怀揣理想,在桂南村的乡村大舞台上施展才华,为“百千万工程”探索新路,使原本寂静的小村庄变得异常热闹,一张乡村振兴的美丽图画正徐徐展开。

吴颖博士(左)与她的房东和帮助研究对象陈美秀一起准备活动需要的传统美食。记者 明剑 摄

如今,吴颖将旗溪当成精神上的乡土家园。张亮亮虽在上海任教,但只要有空就会回到旗溪,这里有值得她探寻的课题。


编辑  张英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