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灼灼映春光
米坪万亩桃花的气势,确实让人震撼。到米坪赏桃花,真是难得一见的盛大春景。
癸卯年三月,受米坪乡邀请,我们作协会员多人,到米坪赏桃花。
刚出米坪高速收费站口,“千里乌江畔,万亩桃花缘”的巨大宣传牌,赫然映入眼帘,使人一下就有了快一点目睹米坪万亩桃花的冲动。
米坪乡位于贵阳市开阳县东隅,距县城50公里,是开阳县东部小乡,全乡总面积41.6平方公里。过去曾因地处边远,山高坡大,交通不便,少有人念及到米坪赏桃花。虽办过几届桃花节、品桃节,因参加人数少,未引起多大反响。“躲在深闺人未识”,成了米坪万亩桃花的代名词。2021年12月,开瓮高速开通,连接了贵遵复线高速、银白高速、江都高速,并在米坪乡设出站口、服务区。使米坪由一个偏远小镇一跃成为距县城较近小镇,融入县城半小时经济圈,贵阳市一小时经济圈。结束了“说走米坪就摇头,开车开得眼泪流”的历史。
“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这是米坪乡村三月的写照。米坪乡抓住交通大改观,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渴望旅游的机遇,将再次举办桃花节,要让米坪万亩桃花,成为网红打卡地。给当地带来人气、福气。
来到乡政府,负责接待我们的文友小田早已经候着,简单寒暄之后,小田说:“这米坪漫山遍野都是桃花,带你们看那一片呢?”“当然是最好看的一片喽。”“好吧,就带你们看乡政府对面‘对门坡’的桃花”。
这是一片陡峭的山坡,种有几百亩桃树。当地政府把它命名为“米坪公园”,足见其匠心。沿着石板铺砌的小径往山上走,桃树开着粉红色的桃花。桃花挨挨挤挤的,一簇簇一串串压满枝头,像一朵朵粉红色的云。粉红的桃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部展开了,有的还是花骨朵儿,让人十分惊讶于这各种桃花的美丽。
说实在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规模的桃花,虽然以前已在别的地方看过桃花,但那只是一小片一小片的,顶多算绿色大山中的一种点缀。像这种从山脚到山岭,人都在桃林中行走,实属罕见。随行的几个美女不时深入林子中,找开得最娇艳灿烂的桃花合照,正应了“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诗句。
上到山岭上,这里建有观景长廊。放眼望去,四周围群山环抱,“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桃李花争奇斗艳,洒满山野。山脚下,绿树、村舍、桃花,交相辉映,炊烟袅袅,如一幅山水画展开眼前;在绿树、村寨环绕的正中,一块约千亩的大田坝,平躺在山脚下,满坝油菜花开的正艳,一片金黄。馨香随风飘送,沁人心脾;一条小河由坝子边穿村而过,柳丝飘忽,水流荡漾。从这里看,这米坪乡政府所在地,简直就是贵定音寨“金海雪山”的翻版,隐匿在山光水色中。难怪有人将这里称为桃花岛,让无数慕名而来的客人流连忘返。
米坪乡种桃,可说历史悠久。据《开阳县志稿》(民国)记载:“本邑产桃甚多,各区均有,而以四区之米坪所产接桃最有名。质味均佳,色红白、硕大、含水分极多,五月成熟。此外,还有血桃、黄桃等。”这说明米坪的种桃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清末或民国初年。
在米坪,清水江、乌江两大水系交汇,三面环水,形成半岛地形。加上地处武陵山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海拔高度794.9米,年平均气温13.8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和富含硒元素的土壤,孕育出了米坪桃特殊的品质和与众不同的口感。近年来,米坪乡加大结构调整步伐,利用优渥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苹果桃种植,让农民增收致富。尤其是近两年与中科院、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合作,推出的金玺4号黄桃,保质期长,口感好,市场售价高,更是让农民尝到种桃的甜头。有诗这样描述:“千山桃花开,万户果农笑;一户一片林,青山变金银”。
赏完乡政府周边那片艳若云锦的桃花,午饭后,小田又带我们来到距乡政府约两公里远的旧南,一片新建的黄桃基地。
这里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桃花节的主会场就设在这里。赏花的人络绎不绝,真是“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为了活跃氛围,乡政府还请来了当地的舞狮队来助兴,设几十米长桌宴招待客人。这里桃树才栽一两年,桃树刚开始开花,一小朵一小朵嫩生生的,如冰糖葫芦在风中颤动。这里建有亲子采摘园、果树认领园,让桃园增加了许多内涵乐趣。登上山顶的桃韵亭,四周围层峦叠嶂的桃花尽收眼底。这里可以俯瞰大坪、大坝、五寨、新南诸村。目之所及,大片盛开的桃花,阳光下,熠熠生辉。
小田指着远处一片烟波浩渺的水域告诉大家:“那是清水口,清水江和乌江的汇合处”。由于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在那里形成了一片较大水域,成为当地一道有名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垂钓处。不过这还不够,这里还曾经是红军长征时架设浮桥渡江的渡口,留下许多红色的故事。据《红军长征在安顺》文献中《红军在开阳日志》里记载:“1935年1月1日,红三军团四师另一先头部队,由龙水至清水口渡,在清水口架设浮桥渡清水江,后经宅吉北上过乌江……”。在架设浮桥渡江过程中,一名尖刀班战士受伤,留在当地的一处寺庙,当地群众主动给他送饭送药,但因这名红军伤势过重,后不治身亡。当地群众就把这名无名红军埋在距清水口不远的白鱼林,成为当地一道红色的记忆。
千里乌江流不尽,万亩桃花入梦来。桃花灼灼映春光,到米坪赏桃花,不仅赏到了漫山遍野红霞般娇艳欲滴的桃花,还赏到了它的历史文化,更赏到当地政府为群众增收致富所做的努力,赏到群众奔小康的信心和希望……
作者简介:李东华,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外散文诗学会理事,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贵州散文诗学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贵州日报》《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星星·散文诗》《劳动时报》《贵州民族报》等报刊。出版散文诗、散文作品集《情感的河流》《诗路心语》《刻在时光里的故事》《心灵风景线》《那片美丽的地方》等五部。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