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加林‖春到上塘(见证/纪实)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2-02-11

春到上塘

一村一落皆美景,美丽乡村入画来。从我所在的江苏省泗洪县城去往“春到上塘”纪念馆的路上,万亩碧根果和软籽石榴果园郁郁葱葱,金色田野里,麦子的清香随风飘送……俨然一幅和谐美丽、生态宜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画卷。

“春到上塘”纪念馆位于“江苏农村改革第一村”——泗洪县上塘镇垫湖村。40年前,上塘到处是贫瘠的岗坡地。“黄黏土,水不淌,十家九户都缺粮;破草屋,漏风墙,扯把稻草就当床”,这就是当年上塘人的生活写照。

1978年,大旱,上塘公社人无粮、牛无草、地无种。作为上塘最穷的生产队,垫湖大队第五生产队小麦亩产20公斤,不到往年的一半……因为贫穷,趟路前行,将大田切割成小田,分到社员手中,拉开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

30年后,为了纪念那段历史,“春到上塘”纪念馆拔地而起,于2008年12月正式对外开放。纪念馆外观如一艘在大海中乘风破浪的旗舰,喻示着上塘镇40年前率先在江苏省进行农村改革,实行“包产到户”的改革精神。

纪念馆分两层:一层通过大量珍贵的实物和图片回顾了上塘镇40年前率先改革的艰辛历程;二层通过丰富的实物再现了40年前农村生活的真实面貌。

在“春到上塘”纪念馆,我才知道, 1981年2月初,新华社记者王孔诚、周昭先来到上塘采访,在当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刊发通讯《春到上塘》,反映包产到户给上塘带来的喜人变化。《春到上塘》在人民日报见报后,让更多人看到上塘搞包产到户获得丰收的消息。这也成了纪念馆名字的由来。

上塘之称始于唐,地处苏、皖两省三县交界,北与车门相望,东与魏营镇接壤,南与天岗湖乡相连,西与安徽省五河县、泗县毗邻,苏皖边界线南北长达45华里,过境的官墩公路、天马公路十字型贯穿镇区,是泗洪县西南边陲中心城镇。宿迁市最大的向阳水库坐落于此。

在农村生活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点灯不要油,种地不用牛,电灯电话”在20世纪90年代初得到实现。但是对比来看,这里还是穷。1992年,上塘农民人均纯收入504元,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被纳入全省扶贫攻坚重点片区。这一年,垫湖村成为省定经济薄弱村。

“‘敢为人先、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从包产到户开始,就已根植垫湖村农民的血脉中。” 站上新起点,改革再出发。垫湖村再次变革,向贫穷宣战,书写时代的“春到上塘”新篇章。按“农民自愿、拆旧建新、不占耕地、分期建设”的原则,垫湖村启动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污水处理厂、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

全村1460户全部搬进集中居住小区,洁净的沥青路面,一栋栋楼房……小区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农民生活越来越方便。“小田”又变回了“大田”,有人成了“职业”农民,有人则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当起了产业工人和老板。如今,垫湖已经成为宜工、宜商、宜农的江苏省康居示范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圆梦小康,美在乡村。

作者简介:乔加林,江苏泗洪人,中共党员,军旅生涯13年。供职于江苏省泗洪县交通运输局。江苏省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江苏省散文学会,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江苏分会副会长;泗洪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分金文学》杂志编辑。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文化报》《中学生报》《作家报》《军旅青春文库》《中国退役军人》《党的生活》《新青年》《金田》《连云港文学》《火花》《莫愁》《雪莲》《北方作家》等20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900余篇,140余万字;宣传报道1600余篇;《青年文学家》杂志签约作家。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和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写手”栏内的作品可报名参加当期季度赛,获奖者分别给予一、二、三等奖及入围奖奖金;当月阅读量排名前10的给予100元/篇(作者有多篇阅读量排名入前10的,只取其一);主编每月推荐5篇给予100元/篇奖励。〗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图/资料图片
◆编辑:徐向东
◆二审:向才志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非原创 23931人浏览   2025-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