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23)复刻中国“肥皂团”,古风小姐姐圈粉上百万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1-12-02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柠檬土豆制冷皂,画面清新治愈
十三道工序让冷皂不“冷”

杨雯心,中山小有名气的短视频博主。去年疫情期间,她发布了第一条手工制“皂”的古风短视频,因画面唯美精致、风格清新治愈而受到不少网友的喜爱。短短一年半时间,她在全网收获粉丝上百万。
其实,拍视频只是杨雯心的业余爱好,她的真正身份是古法冷皂手艺人。近日,记者探访了她位于西区ART生活哲学园的工作室“观云居”。这位文静淡雅的姑娘为我们讲述了她制皂的经历。

 追溯中国“肥皂团”

1988年出生的杨雯心自幼喜好手工艺,大学专业是美术教育,毕业时她已考取教师资格证,预备像身边的同学一样做一名美术老师。但按部就班的生活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一直向往自由的她陷入选择困境,这时,冷皂出现在她面前。

2010年夏天,从欧洲旅游归来的朋友带回了一块橄榄手工皂给雯心作手信。使用时,雯心惊喜于它温和凝润不干涩、泡沫细腻而丰富,这和她过往接触到的、在市面上买的机制皂很不一样。她当即被“种草”,可是随后遍寻了国内各大商超,都找不到类似洗感的皂体。

执着的她在好奇和兴趣的驱使下搜集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这是采用传统手工艺制造、用低温制法最大程度保存甘油保湿成分的冷制手工皂。它由100%天然材料制成,洗完后可马上被分解,对土地、河流和海洋生态不会造成污染破坏。它背后的环保属性加深了杨雯心对冷皂的欣赏和喜爱。与市面上常见的只需几个小时即出成品的热制皂不同,冷制皂的制作时间会因配比、配方差异而要花上60至120天,而且一般要等上3个月方才“成熟”,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杨雯心在查阅资料时得知,早在宋代,我国就已经出现类似冷皂的做法。古人将天然皂荚捣碎细研,加上香料等物品制成桔子大小的球状,专供洗面浴身之用,俗称“肥皂团”。“为什么不用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方法做出最适合黄种人肤质的冷皂呢?”杨雯心萌生出遵循古法自制冷皂的念头,她说:“冷制手工皂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油、碱、水之间的皂化反应,只要付出心力,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 

 慢工出细活的制皂

选择原材料、配比配方、手动搅拌、保温一周、等待凝脂、切皂、晾皂30天以上、修皂、研磨、揉打、揉皂、醒皂、捏制定型……古法制皂需要至少十三道工序,投入的精力和时间成本较大。但纯手工制作赋予了冷皂以人文温度,让冷皂不“冷”。成品外形简朴,耐人寻味,有着独特的魅力。

由于制作工艺严苛,对季节有严格要求,冷制手工皂的产量也很有限。在杨雯心创业的前几个年头,她每个月都要赔上两三万。亲朋好友劝她及时止损,但她却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坦言:“我可能是个过于理想化的人,认定了这件事有价值、有意义,心想只要努力付出,事情就一定能做成。不坚持下去,怎知道不会成功呢?” 她的眼神里闪烁着坚毅的光。

 循古法制作冷皂用料纯粹,过程悠长,杨雯心从中学会了静待花开。2013年,杨雯心专门赴台湾深造,系统研习古法冷皂的制作工艺,改良现代配方。回中山后,她正式注册自己的手工皂品牌“愫氧生活”。

 

去年疫情宅家的杨雯心开始用镜头记录自己手工制皂的过程,没想到视频片段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后一夜爆红,圈粉无数。但杨雯心没有在流量中迷失,依然继续一心制皂,在制皂之余,拍摄介绍、制作古法冷皂的短视频精品,同样是慢工出细活,以佛系的心态更新。

她希望借助短视频促进冷皂手艺的传播,让更多年轻人接力传承传统文化。“能顺应内心,以环保的古法冷皂为载体去编织更纯净的世界,我对此十分庆幸且珍视。”

 ◎◎◎

柠檬土豆皂制作步骤 

1、清洗土豆,带皮切块;

2、将切好的土豆用破壁机加水打细,纱布过滤,倒入盘中,重复了几次打完,剩余的土豆渣加水继续揉搓;

3、土豆液体静置五小时后,把上面的液体倒出,铲动一下淀粉,加入清水搅拌清洗,继续沉淀两小时,这样重复4次,倒出,沉淀,再倒出,清洗,再沉淀;

4、淀粉捏成小块摊平,拿出去通风处晒干,晒两天左右;

5、配油,用椰子油、橄榄油、棕榈核油或芥花油,按皂化价比例搭配。加入碱水后搅拌成酸奶状,同时蒸馏出一些柠檬油;

6、看皂液差不多好了,倒出一部分皂液,加入土豆淀粉,倒回搅拌,加入柠檬油,最后入模,保温一天即可;

7、出膜后开始切皂和盖章,一个月成熟后即可清洁碗盘和蔬果。


◆ 统筹/记者 张倩  
◆文+/见习生 余晓霖 记者 张倩
◆图+5、视频摄制/ 冯明旻
◆编辑:廖薇 
◆二审:谢琼
◆三审:吴森林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角色在变,爱从未变,母亲节快乐!
原创 18532人浏览   2025-05-11
中山外贸破局,敢问路在何方
推荐 13796人浏览   2025-05-11
刚刚!中山全市暴雨黄色预警生效
11630人浏览   2025-05-10
跨越3000多公里,中山这对夫妇接力援藏
原创 11620人浏览   2025-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