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木筠子‖如风的沙溪汉子(本土/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1-06-21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生活如风

文学群中的美食达人辉哥,是个有趣的生活家,生活总是多姿多彩。

辉哥第一次出现在群中,群友邱邱说了一句“帅哥转到这群来啦”。我有点儿好奇,点开他的头像。

一个穿着黑色T恤衫、腰绑着衣服的牛仔哥,满脸带着不羁,眼神有点抑郁,步履潇洒地穿行于汹涌人潮中。不禁让我想起谭咏麟那首《捕风的汉子》:“路中有位不说话、心伤透的汉子,目光带点哀与倦,天天穿黑布衣。”  

辉哥是个“入得厨房、出得厅堂、下得地里”的“煮男”。他每天下班买菜做饭,闲暇时,陪母亲下田劳作。他经常发美食图片,令人垂涎欲滴。还时不时地晒出阳台瓜棚、菜园子、钓鱼钓虾、摸慈姑摸田螺等许多农家乐玩意。

辉哥送我一包自制的白菜干、冬菜干,是他老母亲的“杰作”。我一打开,菜干散发出一股清香,码得整整齐齐。我回家后,用猪骨、红萝卜、玉米、陈皮、白菜干等材料煲好一大锅汤。

喝着美味健康的汤水,我不禁想起他那位年近八十、充满“古老哲学味道”的母亲。还有那片“宝藏”似的农田,遍地绿油油,一年四季瓜果满挂,总是一派丰收的景象,令人心花怒放。

这位风一般的沙溪汉子,性格开朗,似乎又有点神秘,什么农活都懂得干。以至于我有点错觉,以为他是个“农业专家”,经常向他咨询有关农事的问题。当他不懂回答,让我去百度或请教别人时,我才明白过来,会心一笑。原来,他是一名建筑工程师,在单位管理物业维护,连家里的地砖也是他亲自铺设。

那天,一帮文友跟随着辉哥的步伐,穿街过巷寻觅沙溪的美食,探访古村落里的名胜古迹。夕阳下的石岐河,河水清澈,鹭鸟低飞,空中的云霞变幻,风轻轻掠过水面泛起金色的粼粼波光。辉哥亲自烹制牛尾巴、香茅炒鸡与牛肉,肉香味弥漫在石岐河的上空。文友们喝着冰镇的啤酒,品尝着美味佳肴,畅谈天南地北趣事。静好岁月,像缓缓流淌的河水,绵绵无尽。 

辉哥的“贴心小棉袄”一诺,一个聪明可爱的美少女,静静地坐在桌子旁。老爸是她心中偶像,似乎无所不能。一诺出生时,日子提前了,来不及到达医院,辉哥在家亲自为她接生的。我不禁对辉哥肃然起敬。

辉哥兴趣广泛,喜欢踢足球,是恒大足球中山球迷会会长;喜欢玩CS,曾获得首届中国野战运动赛广东分区赛的奖项。他从小喜欢看书写作,高中时参加全国征文比赛曾经获奖。 他写公众号《辉哥茶庐》,为镇美食协会做直播推广,为《中山画刊》撰写文章。

通过《辉哥茶庐》里的文字,我渐渐“认识”了辉哥的家人。在沙岗墟与他玩捉迷藏的老母亲;来自大草原、精明能干的妻子阿丽与岳父;从小玩悠悠球成为中国冠军、而今事业有成的儿子。

村里的云吞佬、金牌发型师斌哥令人印象深刻。游记篇篇精彩,有连州新桃花源、湘西凤凰古城、武陵源、和泰渡口、黄圃中糖旧事、和美水乡板芙、神湾菠萝园,让人在文字中流连忘返。

辉哥人生经历丰富,所写的生活日常琐事,各种人物细腻生动、场景情节详尽细致,带着浓浓的真情实感,读后有一种细水长流的情愫地萦绕在脑海里。 

看罢他所写《粽粽有味》与《隆镇五月粽飘香》,我对古法煨制芦兜粽饶有兴趣。辉哥说,煨粽是沙溪隆都特色,因功夫太多了,耗费心神,当地已有二十年没人古法煨粽。 

现场观摩了辉哥煨粽的直播节目,才发现老祖宗的玩法竟挺有意思的。 

辉哥用红砖搭起土炉,几个平方,像一个小孩的游泳池。中间放着三个大瓦缸,他把几十条芦兜粽放入缸中,倒进开水,缸口还铺着一片宽大的荷叶,再盖上锅盖。这些瓦缸有一定历史了,是辉哥母亲在四十多年前,从供销社购买。这是用来装散装红糖的缸子,一块钱一个。瓦缸上已有不少裂纹,但像宝贝一样保留着。

土灶点火是个技术活,燃起这个炉就花了一小时。点火以后,并非一劳永逸,要观察着火势,不断地往灶里添谷糠了。要定期打开盖子查看,不时地往缸里添水。

辉哥穿着大厨的衣裳,脖子挂着毛巾。“我已换过六件衣服了。”他满头大汗,脸已被烟火炙烤得黑红发亮。他从早上开始起灶,要“驻守”十多个小时。在周围高温炙烤下,我稍站久一会儿,已经受不了,加上蚊虫叮咬,甚是辛苦。

坐在袅袅烟雾旁边的辉哥,黑黝黝的脸庞写满了岁月沧桑。他神态自若地对着摄像头,像个明星一般,讲述着粽子的“前世今生”。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辉哥,像极了一位追风少年,无惧岁月洗礼,与时俱进,仍不断尝试开创人生的不同新领域。此时,我脑海里飘出歌曲《少年》的旋律:“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时间只不过是考验,种在心中信念丝毫未减,眼前这个少年,还是最初那张脸。”

偶然得知辉哥不会开车,我有点儿惊诧。他说,以前在民营企业打工,一直有司机、专车。想必,辉哥也曾有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如今归复平静的生活。也许尝尽各种酸甜苦辣,方懂得珍惜生活的甜蜜,学会感恩百味人生。

唯有风,可越过高山、大海,越过满布的荆棘。生活如风,简单而有趣。

(请勿微信投稿!中山日报“文棚”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和读者交流、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000次,编辑部打赏50元/篇,12000次则打赏100元/篇;优秀作品可以参加季赛和年度总决赛。请一投一稿,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来稿无错别字,正确使用“得、的、地”;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户名、账号等。倡导诚实、有用的写作,文章不粗制滥造、浮夸、轻飘、花哨及造假、抄袭、套改等。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图+3/陈龙辉
◆编辑:徐向东
◆二审:朱晖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原创 20566人浏览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