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借劳动教育良田,育身心健康新苗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11-11

借劳动教育良田,育身心健康新苗
中山市西区铁城小学 周敏

2020年7月9日,教育部关于印发《在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一文件正式下发。文件指出: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的培养要求,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文件中对于小学、初中、普通高中、职业院校、普通高等院校五个不同学段的学生提出了具体的劳动内容及细致的教育要求。然而,目前各级各类中小学校都比较缺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既没有专业的劳动专职教师,也没有相关的劳动教育工具,要想在校园内开展劳动教育及实践体验有一定困难。特别是现如今,在“安全生产”这杆大旗的指挥下,若是想要把学生带出校园,参加各级各类劳动教育实践活动,那就更是难上加难。

但是,劳动教育又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教育途径,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健康的心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这一实际矛盾呢?中国有句古话,叫“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自2018年起,我们西区铁城小学便将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结合起来,开展新时期劳动教育研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借助区级小课题、省级大课题,立足学校劳动教育课及综合实践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生活自理我可以

众所周知,现在的学生劳动观念比较淡薄,缺乏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这一代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许多家长不知道如何去教育他们的孩子,只知道片面关心“心肝宝贝”的“吃和穿”,而忽略了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他们更不知道要进行适当的劳动教育。

特别是很多农转非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得孩子们基本上远离劳动,甚至脱离劳动,他们不具备最起码的劳动技能,劳动习惯较差,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依赖父母的“包办”,独立生活能力很差;不重视劳动甚至厌倦劳动、逃避劳动,鄙视劳动人民,把劳动看成一种负担,在劳动中斤斤计较。作为培养人的重要场所——学校,首先应该看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着力于改变这一现状,使学校的劳动教育重新步入正确的轨道。因此,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迫切需求。

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感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我们借助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综合实践课等加强教育,通过向劳动者致敬、听劳模故事、学身边典型等教育宣讲,感受伟人、名人及身边人的优良品质,从而形成正确的心理认知,即: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克服懒惰和依赖,学会积极去尝试,在简简单单的作业登记、整理收纳、居家劳动中,克服恐惧、减轻自卑,对自己产生积极的认同。

二、开展创新的节气体验,特色劳动我能行

科学研究表明,人在进行某项操作时,自我感觉、工作任务的压力等因素都会影响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发生变化。那么,我们又是如何开展创新的节气体验,让学生在特色活动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激发潜力、培养自信呢?

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我们立足劳动教育,借助书法、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感知、对劳动文化的认同;通过参与节气特色活动体验,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知道自己也有过人之处,也是可塑之材。

如: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到课时计划,内容包括个人防疫、物品收纳、文具整理、衣物洗涤、卫生清洁、种植养护、家政女工、垃圾分类、社区服务及节气文化体验等多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兴趣、激发学生的劳动潜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再如:我们将劳动教育课程与语文的古诗词学习、二十四节气历法的计算、各种手工制作、视频录制完美融合,实实在在地将各科所学统整到一起,利用各种机会展示学生的综合实力。

独具铁小特色的节气体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之心,培养了他们积极参与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更帮助学生认识到原来自己也能行,生活可以更美好。

三、参与学校的劳动实践,德艺双馨我真棒

劳动教育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如何让新时期劳动教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使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变得立体而又生动?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而学会巧借东风、丰富劳动教育内涵、促进学生内外兼修、德艺双馨便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学校巧借东风创造条件创设平台,既展示了学生的特长、学校的特色,同时还帮助学生树立了自信,获得了成功感、自豪感、幸福感。

疫情期间,我们强化居家防疫和校园防疫知识,教给学生正确洗手及佩戴口罩的方法,召开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争做居家小达人。全校1715名学生参与到居家劳动和自我服务中来,孩子们参与了收纳整理、卫生清洁、居家防疫三项活动及比赛,教师打破常规对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及基于网络的间接评价,借助班级微信群、家长朋友圈、学校公众号的分享,帮助学生获得成长的满足感,利用在线奖状生成系统制作奖状并颁发给学生,记录成长的点滴和收获的喜悦。

2019年10月,铁城小学舞蹈队表演的劳动教育主题原创舞蹈《田埂上的时光》荣获中山市一等奖,孩子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甜蜜的胜利之果;2020年6月,艺术发展中心开展了“用艺术点缀校园,用行动实现梦想”亲子井盖文化设计大赛,绘制劳动教育主题图案3幅、井盖40个,40个家庭一起享受快乐的亲子时光;2020年7月,美术科组布置了轻粘土仿铜画廊、传统节日廊、星空科技廊等,孩子们用劳动装点校园,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2020年10月,美术社团的学生参加西区美育节工坊现场活动,用轻粘土创作醉龙展示西区文化,赢得一致好评获得点赞无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我们西区铁城小学将新时期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将新时期劳动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价值,并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以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在劳动教育中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展示的创新,让全体学生都有多样的体验和更多的收获,都能立足学校劳动教育,乐于参与、勇于实践、善于创新,从而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好少年!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市直属中小学2025年招生通告发布
原创 12154人浏览   2025-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