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丨钢笔画黑白之境:线条无穷叠加的细密匠心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发布:2020-06-18


△0.03毫米的线条铺排叠加,
呈现黑白分明的艺术之境
如此细密的匠心,这位老师是如何做到的~
[↑↑↑点击视频]

◆◆◆

□本期老师
林志艺丨
东升小学美术老师

2020年春,一场冠状病毒禁锢了大家的脚步,却给了创作人难得的闭关时间。东升小学的美术老师林志艺,宅在了家里,拿起钢笔,画故土河源的雪景,画中山建筑、公园,黑色的墨水,白色的纸张,模模糊糊的记忆,细细碎碎的线条,穿越苍茫,定格指尖。春走夏至,黑白的画面是对故土的思念,对中山的依恋,也是对时空不融的记忆。


△孙中山故居。从2017年开始,林老师断断续续画了一批中山本土钢笔风景画,用最细腻的笔触和情感去传递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爱。

◎雪景小画还原童年时空

林志艺的画室里存放了他这两年积累的钢笔画作品,十几张山村雪景图是他最新的作品,用笔果断肯定,线条干净流畅,黑白对比强烈,画面效果细密紧凑,既有精细入微的刻画,也有艺术概括,为炎炎夏日增添了几分宁静与凉意。


△粤北家乡的梦影——树林、雪、山

林志艺说,身居祖国南方大地,少见皑皑白雪,每每冬季,总是羡慕北方的朋友能在厚厚的雪地里行走、玩闹,迎着漫天飞舞的雪花,穿越苍茫雪地,身后留下一串串脚印……“然而,雪对我来说也不陌生,我出生在粤北小山村里,那里冬天总体气温较低,在上初中之前,每年还能见到一两场雪,每次下雪,我和小伙伴们就会不顾父母的反对,于雪地间奔走嬉闹,有时甚至能玩出汗来,毕竟一年也就那么一两回,堆雪人、打雪仗、玩冰条,手脚冻麻木了,解放鞋都湿透了,回去再用炭火烤干,那时总是希望这雪能融得慢点。随着时光推移和全球气候变暖,我十几年都没怎么玩过雪了,但是记忆中的那片洁白和松软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


△永恒的黑白关系——黑色的钢笔线条表现白色的雪

疫情期间,他看到朋友晒出了雪景图,模糊的记忆又翻出脑海,他开始一笔一笔地画,不设定时间,不急于进度,累了就休息,日子清静地过着,好不容易画了一小批雪景小画。在画面中,他用或平行或交错或放射的线条,营造出硬朗的山脉、松软的雪地、静谧的山村, “这算是对儿时的一种回忆,用美好去抵抗疫情期间的焦虑。”

◎一幅钢笔画,十足工匠精神

对于他来说,“写实钢笔画”拥有莫名的诱惑力,在这尺寸不大的黑白世界里,透着朴实无华的美感。学习油画出身的林志艺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东升小学教书,在现实的教学中,他立马发现,在小学中推广油画几乎是一件比较困难的工程。“首先,油画对造型和光影过的处理要求高,其次工具材料很麻烦,要带一堆颜料,洗笔困难,要用松节油或者特殊清洁剂才能消除留痕,味道也很大。”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有人用钢笔画画,既易于开展,又有着隽永沉着的味道。“特别是它对细节有深入的描绘,一块砖头的斑驳,一片丛林的疏密,不仅兼有灵动的线条,还能画出明暗的关系。”


△描画细节,一天两天、一周两周、一月两月,
如同修行。

这为林志艺打开了一扇大门,他一边摸索,一边把自己的心得应用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利用最简单的材料画出独特的风景。虽说是钢笔画,写字用的中性笔、针管笔他都用过,从最细的0.03毫米、0.05毫米到画阴影用的2毫米,不同的笔都有不同的用途,细笔用来勾线或画明亮部分,粗笔则用来叠加层次和阴影,配合水彩纸、宣纸、卡纸等多种材料,粗细浓淡,带来的不同效果。

使用钢笔写字的人经常会被未干的墨水印渍糊得一手,字迹也变得模糊不堪。为了让自己的画面更干净,他专门买来棉质白手套,将拇指和食指部分剪掉,戴在手中画画,既能吸收墨水渍,又能防止手心出汗污染画面。

钢笔画不同于写意,描绘的是细节中的细节,通常一幅画,林志艺都要先用铅笔勾线,再用粗笔画阴暗面,而后画亮面,最少画上五六层,才能初现效果。“有些画的部分我甚至可以画上八九层。”每一笔都要琢磨用笔方向和明暗关系,如此下来,一张半开纸的画幅,他至少要用上一个月的时间去完成,十足工匠精神。 


△阜峰塔与树影

◎在细节里还原中山风物的虚与实

打开了这扇门,林志艺便从身边的景物开始着手,从2017年开始至今,断断续续画了一批中山本土钢笔风景画,他多次前往孙中山故居、纪念堂、步行街、中山公园、兴中广场等地,除了观察它们的外貌,还通过各种方法了解它们的历史及发展历程等,有时在一个地方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从各个角度去审视它,寻找适合描绘的画面,然后在画室里用几十个小时甚至一两百个小时去描绘它。“一次次拿起我的相机穿越一条条街道,走进公园,走进孙中山故居,走进纪念堂,一呆就是好几个小时,观察它们的细节,了解它们的历史,拍摄它们的每个角落,再用手中钢笔细细地描绘,找其结构,描其细节,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常常画得‘老眼昏花’才放下画笔。尖细的钢笔用来画画,常被人嬉笑‘自讨苦吃’,有时候拍摄回来发现局部不够具体,找不到层次,我又会回到场景中,重新拍摄。”林志艺喜欢用钢笔和情感去传递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爱。


△岐江桥,妙在天空的光影层次,难度也惊人

他也说,用钢笔去画建筑、画写实风景、人物,速度极慢,容易掉进“死抠”的陷阱,但它也有自己的优势,能够画得很细腻,能深入地描绘细节,有时用了几个小时也只画了画面中几块小小的砖头。除此之外,画面的虚实也比较难控制的,除了虚化边缘、忽略细节外,对于同一深浅墨色的钢笔来说,只能控制运笔的力度来改变线条颜色的深浅去营造虚实的效果。“我习惯用黑色钢笔画画,当一根根线条在白色的画纸上划过,它产生了黑,留出了白,有时快,有时慢,层层叠叠过后进入黑白灰的世界,对于像孙中山故居、步行街、辛亥革命纪念公园这些有历史沉淀的建筑物来说,黑白灰的画面更具历史沧桑感,我尤其喜欢画树木、石墙、砖头上的斑驳。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当你的作品得到别人的欣赏时,那种愉悦也难以言表。”


△孙中山纪念堂


△孙西步行街

画钢笔画考验绘画的基本功,钢笔线条的流畅度直接影响整个画面的美感,线条的平行排列、波状曲线的排列、交错线条的排列、放射状线条,如何用不同的线条排列方式来构成一幅完整和谐的画面,他一直在琢磨和实践。

有人问他现实社会五彩斑斓,总是画黑白,不会厌倦吗?对于林志艺来说,运用线条和黑白规律,造出另一种艺术境界,是他对于世界的另一种记录和解读。

丨更多系列内容请关注中山日报APP人文频道丨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栏目统筹:詹琪琳
◆文+/记者 冷启迪
◆视频,图+9/记者 孙俊军
◆后期制作:黄艺杰 阿占
◆编辑:詹琪琳
◆二审:蓝运良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狂撒2万元红包雨!速来
60775人浏览   2025-04-28
原创 18550人浏览   202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