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09个国际护士节。随着医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护士队伍和护理服务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只有护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品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市护理队伍正继续传承和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科学和专业的态度,扩大护理服务内涵,走进社区,走向家庭,参与预防,协助康复,关怀临终,围绕着大健康服务的理念,开拓全新的护理事业。
随着我市护理事业的发展,护理人员用专业水平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全市护理队伍日益发展壮大
目前我市共有注册护士14349人,分布于我市900多个医院、社区、门诊部、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其中高级职称447人,中级职称2711人,中级职称以上占护士总人数的22%;在学历方面,博士生1人,硕士生14人,本科5248人,大专464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护士总人数的69%。
市中医院肾内科护士长曾剑慧是该院护龄比较长的护士之一,1988年她从佛山卫校毕业分配到市中医院,她说,当时整个医院只有50多个护士。这些年来,她见证了医院护理事业的发展,她个人的技术能力也在不断增长,从当初的护士一步步到现在的主任护师。
据了解,目前市中医院有护理人员1167人,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82人,主管护师466人,护理师430人,护士189人。中医院校毕业护士占全院护士的42%,本科以上学历护士占全院护士的86%。拥有国家级、省级专科护士共53人。临床护理专科已建设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是全国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拥有广东省专科护士培训基地3个,是10个省级学会副主委单位。
市中医院护理部主任董丽娟介绍,该院临床护理专科通过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大力推广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不断提升护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促进护理质量和护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市中医院护理队伍与护理服务的发展只是我市护理队伍日益壮大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目前我市共有注册护士14349人,分布于我市900多个医院、社区、门诊部、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其中高级职称447人;在学历方面,博士生1人,硕士生14人,本科5248人,大专4641人,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护士总人数的69%。
急救中心的护士在开展急救技能考核。
我市注重完善护理人员培训体系,提升从业人员业务水平。
男护士为传统护士队伍增添一抹亮色。
基层医疗机构护理服务占据重要位置
近年来,镇区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护理服务,在全市医疗护理服务中占据重要位置。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队伍现有护士总人数834人,较2015年735人增长了99人(13.5%)。
沙溪隆都医院护理队伍是集护理管理、临床、教学全面发展的综合护理体系。目前拥有全院注册护士128名,副高职称3人,中级职称37人,初级职称88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医护理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本科、大专、中专的多学历层次。
该院具有健全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实施护理部主任一护士长二级管理体系,职责明确。近年来医院护理工作在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中发展。目前该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护理满意度达95%。
火炬开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在岗护士66人,其中本科57人,中级职称38人,居家护理师1人、健康管理师10人。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该中心护理团队积极开展巾帼志愿活动128场、开展家庭病床及上门服务236人次、参与老年人健康体检80场。2020年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该中心护士第一时间响应,从大年三十至今一直坚守在全区的几个重要的交通检疫点和集中隔离场所。在疫情防控中,护理队伍时刻谨记医护人员的职责和使命,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投入到社区各项防控工作中,守护着一方百姓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近年来,镇区医院和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护理服务,在全市医疗护理服务中占据重要位置。”据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队伍现有护士总人数834人,较2015年735人增长了99人(13.5%)。
引进护理人才不断优化队伍结构
针对护理人员流动性较大,护理工作繁重等情况,我市在引进护理人才、优化护理人员结构、明确护理工作范畴和考核机制、培养和提高护理人才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我市医疗护理发展的路子。
据市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李云介绍,该院完善临床护理教育管理组织体系,建立三级教学培训管理体系,成立护士教学培训项目管理组,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护士在职培训模式,并积极搭建护士教育培训信息平台。实施教育护士资质准入管理,提升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完善护理技术岗位定级及晋级方案,为护士拟定层级护理培训计划与清单,每年培训清单任务完成情况及考核成绩直接与晋级晋升挂钩。
此外,市人民医院探索教学培训新模式新方法,积极推进护士培训模式改革。改革护士培训模式,运用工作坊、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操作演示、翻转课堂、PBL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培训效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构建了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新入职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对新入职护士实行“心灵导师”和“临床导师”双导师责任制管理。
据了解,我市各医院制定引进护理人才计划,按照各专科发展需求配备护理人员,近年来医院级别对招聘应届护理毕业生及公开招聘护理人员学历要求基本为大专以上,三甲医院要求为本科以上。根据医院特点,院方会自主培养各级各类护理专科人才,通过统筹调配,使各科室各专业的护理人员在年龄、职称结构上更加合理。
对话
提升护理质量 深化服务内涵
——对话中山市护理学会会长余德爱
●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借助学会专业平台,在促进护理学科建设方面有哪些成绩?
◎余德爱:过去的一年,市护理学会在提升专科护理技术、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繁荣学术交流活动、服务学会会员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如培养我市护理人才,提升护理团队实力,学会积极举办学术活动,加强交流,为我市护理工作者提供多种形式学习和培训机会。
去年我市举办了“天使心、两岸情、同发展”2019年中山市第三届海峡两岸护理管理与持续质量改善高峰论坛。此外,去年我市圆满举办“建立护理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护理质量管理”暨中山市质控中心工作会议、广东省护理学会“三羊计划”之岭南护理快车(中山站)学习班。成功举行2019年中山市“综合病例站点式”护理技能培训班及技能大赛,在市卫健局科教科的支持下举办了2019年中山市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积极输送会员外出学习,提升个人专业素养,去年该学会共派706名护理管理者及护理骨干参加广东省护理学会举办的学习班。
●记者:我市如何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深化护理服务内涵?
◎余德爱:我市贯彻落实《全国护理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2020)》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我市继续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护理人员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将患者的照护、观察、用药、治疗、沟通、指导等各项护理工作整合贯通,为患者提供全程规范化的护理服务,体现人文关怀和护理专业内涵。
在互联网+护理服务初显成效。根据省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论证确定的第一批43项“互联网+护理服务”项目开展实施。此外,以社会新需求为导向,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文/记者 周映夏 通讯员 罗玲 黄海航
◆图/记者 缪晓剑
◆编辑:陈吉春
◆二审:方嘉雯
◆三审:赖有生
◆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