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乃刚:收藏的至高快乐是分享丨赋美乡村“艺”起来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黄启艳 廖薇 易承乐 发布:2025-10-13

3年前,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收藏家协会第六届主席、中山市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余乃刚把古鹤村古鹤下街紧挨着澜海郑公祠旁的旧厂房改造成一间藏品陈列馆,展示自己30多年的藏品,向公众免费开放。时光流逝,如今,岐澳小馆成了很多游客的打卡点。

余乃刚展示收藏的瓷器。记者 易承乐 摄

余乃刚和妻子也把家从城区搬到了这里,过着一种安静闲适的生活。面对怀着好奇踏入陈列馆的游客,他们热心地介绍藏品的特点和故事,给他们倒上一杯热茶,有时候还跟他们分享新鲜出炉的三乡茶果和当季水果。从上世纪90年代在古鹤“寻宝”,到把藏品安顿在古鹤,余乃刚希望更多人通过藏品了解历史、走进历史。20年间,他还陆续将大量的藏品捐到省内外的博物馆、档案馆,他说,收藏的至高快乐是分享,让更多的观众看见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是藏品最好的归宿。

一只花瓶开启收藏生涯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祖国大地,滨海城市中山处处涌动着蓬勃向上的气息。余乃刚说,那是一个人人热爱学习、努力上进的时代。20多岁的他当时在中山工人诊所做总务,但他想做一个有专业技术的人。他申请去药房抓药,并努力学习中医药知识。他如饥似渴地补课——看专业书籍、在家种植中药材、上山采药,陆续考取了中药士、中药师、执业药师。在这期间,他辞职自营药店,主要销售中药材。他一边学习中医药知识一边经营药店,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药店一开就是20多年。

进入收藏界是偶然也是必然。1991年,余乃刚位于城区的房子要装修,他不想装修得俗气,在市场上一眼相中了一个古旧的花瓶。这一清朝中期青花人物故事图双耳瓶,有约半米高,瓶身绘有苍松和石头,身着古装的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它并不昂贵,但这成了他收藏的起点。余乃刚一直保留着它,见证了他30多年的收藏历史。

余乃刚仍保留着自己收藏的第一个花瓶,它见证了余乃刚30多年的收藏历史。记者 易承乐 摄

一旦进入了收藏领域,余乃刚就停不下来,他再次发挥了爱钻研爱学习的特长。2000年之后,他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收藏和研究藏品这一块。一旦迷上了收藏,就有看不完的藏品,学不完的知识。在他看来,只有不停地学习、总结,才能在积累中变得专业。他与业内行家交流,看老专家的书籍、经典藏品、名家私藏,不断培养自己的眼力。他还到山东、陕西、广东等地参加了多期专题培训班,和学员们到知名古玩市场调研等,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在持续的学习中,余乃刚深深感受到了古陶瓷穿越时空的魅力,他对它们情有独钟,并成长为这方面的专家和藏家。他欣赏着它们,仿佛回到它们诞生的那个时代。他说,古陶瓷蕴藏着某个时代的审美,也是某个时代文化、经济、民俗的代表,他希望能够保留这份历史文化记忆。渐渐地,他收藏的门类越来越多,也乐此不疲。余乃刚说:“当你觉得在做一件快乐的事,便不会觉得辛苦。当把爱好变成了事业,每天工作多少个小时,都是在享受。”

为了便于接待更多外地的藏友,余乃刚于1999年开办了“鱼米之乡”餐厅,餐厅装修的一大亮点就是他收藏的古旧家具和摆件。古色古香的餐厅里升腾着人间烟火气,成了餐饮业一道独特的风景。

希望更多人了解岐澳古道历史

古鹤村对于余乃刚来说并不陌生。上世纪80年代,古鹤村就是他经常光顾的地方之一。家里很多亲戚在珠海,他经常要路过古鹤村。改革开放后,港澳及国外客户对国内古旧家具的追捧催生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古鹤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在上世纪90年代已逐渐成为国内最大的古旧家具集散地。

30多年来,喜爱收藏的余乃刚走过村中每一条巷道,淘回无数“宝贝”;仿佛冥冥之中的安排,30多年后,他选择在古鹤村建一间陈列馆。他说:“古鹤村是岐澳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岐澳古道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前沿地带,而这段历史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想在这里做一个小小的工作室,借助个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余乃刚对这段历史非常自豪,他说香山近代史上诞生了相当多的名人,他们是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这与香山人向海而生有关,而岐澳古道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澳门的交通要道,在其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中山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古鹤村岐澳小馆。记者 易承乐 摄

余乃刚言语之中流露出对古鹤村的喜爱。他认为正是由于岐澳古道的“加持”,古鹤村才有了丰富的历史底蕴,加上其远离城区,得以保留了许多重要的历史记忆,中山人应该重新认识古鹤村。“比起这段历史,我的藏品只是小小的代表,所以取名‘小馆’。”余乃刚补充道。

岐澳小馆门口就是林则徐、郑观应、孙中山曾走过的岐澳古道石板街。陈列馆前身是一家服装工厂,因为合同到期搬走了。余乃刚看中了这里,他将破旧的厂房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成古色古香的私人展览馆,之后,将多年收藏的陶瓷、香具、沉香、古家具、老建筑构件和摆件精心陈列,加上绿植的巧妙点缀,让陈列馆移步换景、可亲可感。他会不定期地更换藏品和陈列,希望给观众以新鲜感。余乃刚很自信:“来五次你也看不完。”他希望更多年轻人走进这个空间,了解历史。

收藏的最大快乐是分享

岐澳小馆有200多平方米,于2022年正式开放。村民路过时,常常怀着好奇走进来,东看看西瞧瞧,他们会因为看到一件似曾相识的物品而开心地聊起往事,还有村民从家里拿来一只用过的茶壶送给他,余乃刚笑着说,村民大概也都知道这里摆的都是过去的东西。他每每看到游客特别是年轻人入馆就很开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文化的传承正要依靠他们。为了给藏品找到更好的归宿,早在20多年前,余乃刚持续向省内外博物馆捐赠藏品,在他看来,收藏最大的快乐是分享。

余乃刚与其他的收藏爱好者交流。记者 易承乐 摄

如今,余乃刚每天浇花、写字、欣赏古玩、接待朋友,在这里流逝的每一刻都那么充实。特别是每天傍晚,夕阳透过镶着五彩玻璃的窗户照到屋内,屋内的藏品打上了各种颜色的幻彩,他看着这些景致,总也看不够。有游客兴奋地进来拍照,摆弄出各种姿势,他很开心有人能欣赏这种景致,也常常向怀着好奇走进馆内的观众讲解每一件器物背后承载的文化。

8月17日下午,岐澳小馆里香气氤氲,助力“百千万工程”香道文化交流会暨中山市收藏家协会南部活动基地挂牌仪式在这里举行。余乃刚把收藏的香具拿出来和藏友们一起鉴赏、交流。岐澳小馆里经常举办此类藏品鉴赏、讲座活动。余乃刚说,岐澳小馆是一个平台,希望能够联动岐澳古道上中、珠、澳三个重要城市共同举办不同主题的联展、雅集、讲座,将艺术融入生活,将岐澳古道的历史文化内涵分享和传播出去。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朱晖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10月13日起,中山这三座大桥将局部围蔽
非原创 33476人浏览   2025-10-11
美国华商总会交流座谈会在中山举行
原创 23555人浏览   202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