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天高气爽,阳光灿烂,“中国生鱼之乡”三角镇迎来了生鱼销售高峰期。矗立在塘头的自动喂料机在阳光下拉长了影子,连片的水塘波光粼粼,部分鱼塘已经搭好了越冬棚,工人正将一包包饲料运送到塘头,准备傍晚的投喂。
广东渔花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范存健最近比较忙碌,“多亏了中国银行和粤财担保,今年9月我们获得了150万元贷款,可以缓解我们在收购和加工方面的资金需求。”范存健说。作为一家涵盖生鱼种苗、养殖、饲料、流通、加工全产业链条的企业负责人,范存健在生鱼行业深耕整整30年,在广东、广西、江苏均有基地或加工厂,上述广东渔花子渔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基地便是其中之一,如今他把更多精力放在了贸易流通环节。
范存健对记者表示,从1995年开始,他就专注做生鱼,因为看中中山的水产养殖优势,所以于2016年从江苏来到了中山,在这里,他将生鱼销往全国各地,部分生鱼还销售给叮咚买菜、美团等电商平台。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范存健也深刻感受到生鱼产业是一个需要较大资金投入的行业,“产业链建立起来可以有效规避风险,但是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范存健说。他说,收购生鱼需要现付,而餐厅等采购商结算都有一定的账期,少则两三个月,多则半年,这导致从事贸易流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往都是靠自有资金,但难免有捉襟见肘时。今年8月,中国银行中山分行营业部在走访企业时了解到渔花子公司的资金需求,不到一个月,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山分行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粤财普惠中山担保合作,让渔花子公司成为了政府扶持农业专项风险补偿项目的受益者,获得了150万元的生产经营贷款。
范存健表示,金融是产业发展的活水,政府对企业的支持,进一步增强了农业企业发展生鱼产业的信心,这笔贷款将主要用于收购生鱼和加工生鱼环节,进一步畅通流通渠道,有力支持了中山市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

今年,中国银行中山分行锚定“百千万工程”,针对三角生鱼、东升脆肉鲩、黄圃腊味等特色产业,创新推出个性化专属融资服务产品,叠加政府性担保取得明显成效。同时,针对“小三创”(即本地小微企业、“三农”及创业创新主体)存在的“抵押物不足、融资难、融资贵”等经营发展难点,中国银行中山分行与粤财普惠中山担保积极探索研发以审批快、费率低为特点的金融服务产品,合作推出信用批量融资担保产品。该产品可为符合条件的借款主体提供期限1-3年,金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低费率融资担保服务,让更多的“小三创”经营主体在发展中获得贷款支持,并切实有效降低了融资成本,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客户的欢迎和高度认可。据了解,“小三创”企业通过信用批量融资担保产品获得融资自今年9月首笔项目落地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规模超1.2亿元,积极践行政银担合作,切实担当使命,做深、做实、做精普惠金融大文章。

编辑 陈吉春 二审 陈伟波 三审 赖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