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了2022年度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中山市中医院在全国568所三级中医综合医院中排名第52位,较2021年第71名的基础上上升了19名,再创新高。2022年度医院学科建设水平排名全省中医系统第2位,DRG能力指数排名全省中医系统第3位。
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是国家深化医改、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检验医院综合实力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的“金标准”、“指挥棒”,含金量极高。近年来,中山市中医院紧扣“高质量”关键词,以“传承创新”为方向,对标“国考”指标体系,切实加强医院综合能力建设,在医疗质量、智慧医院、诊疗水平、运营效率、科研教学、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等方面不断优化,成绩逐年提升,充分彰显医院硬实力。

中医学科成绩喜人
该院建设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4个广东省高水平重点专科、24个省中医药局重点专科、1个市“十四五”医学研究中心、4个市“十四五”高水平重点专科、18个市“十四五”重点专科。是拥有国家重点专科、省重点专科数量最多的地市级中医院之一。

其中,医院肌肉骨骼专业和创伤专业在全省医疗机构(含综合医院)学科专业DRG评价排名分别为第2位和第5位,眼科专业在全省中医系统排名第1位。肌肉骨骼专业、创伤专业、神经专业、皮肤专业、耳鼻喉专业循环专业、消化专业、肝胆胰专业、内分泌专业、肾脏泌尿专业、男性生殖专业分别在全省中医系统排名第2位。女性生殖专业、感染专业、多发严重创伤专业分别在全省中医系统排名第3位。呼吸专业、妊娠分娩专业分别在全省中医系统排名第4位,专科优势尤为明显。
中医龙头辐射引领
2023年,中山市在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评审中,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中山市中医院作为发展项目标杆医院,在助力中山构建防治康一体化的中医药诊疗服务体系中起龙头引领作用,做强以该院为头雁,其余区域中医院、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及以下医院为雁群的“中医雁阵”。

该院创新中医药临床诊疗模式,大力发展中医特色技术,提升医院的中医内涵及中医药核心竞争力。医院先后成立中医杂病门诊、中医经典病房、扩大多学科联合诊疗、打造全院共享的传统治疗平台、建设毫火针传承工作室,其中毫火针疗法成为唯一入选的第九批中山市非遗医药类项目。2023年医院治未病中心通过5A等级,蝉联广东省治未病服务分级管理评审最高级别。
中医科研创新突破
近年来,该院依托中山市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药理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中山市方药制剂(中医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引入临床生物样本库(完成I期建设)和临床科研管理信息化系统,加大中医临床医学研究平台、中医经方医学研究中心、方药基础研究平台等三大科研平台的建设,紧系学科前沿,积极开展经方临床应用、中药药理与制剂开发研究,在中医药科研创新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2年该院获国自然青年基金立项2项,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中医药局科研课题立项22项,省卫健委科研立项16项。近2年全院共发表SCI论文逾百篇,连续在《Lancet》《JAMA》等国际顶尖医学杂志发表高水平评论论文,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医人才未来可期
该院注重“引”“育”结合,构建学科人才梯队,形成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先后引进10余名全国著名高水平临床科研团队,孵化培育30余名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医院打造“国字号”“粤字号”名老中医工作室,培养临床实力雄厚的中医药临床接班人,为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医院作为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基地、首批国家重点专业基地,在2023年的国家规培基地评估中,成绩在900分以上,位列全国前三名,地级市第一名。
医疗服务模式优化创新
该院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成立预住院中心,推行“全院一张床”新模式,以信息化统筹全院床位,整合住院服务向“入院前”和“出院后”的双向延伸,实现 “一站式”住院服务;成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让患者少跑腿,不断提高患者就医体验。
医院创新性推出中医日间病房治疗模式,治疗上以中医药为主,符合条件的患者能在接受治疗后返回家中休息,在门诊中医日间治疗即可享受住院医保待遇。医院推出“互联网+中医护理”暖心服务,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线上申请,线下服务”,为出院患者、罹患疾病或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提供居家中医护理服务。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