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华||苍茫乌龙山(十月放歌/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曾利华 发布:2023-10-27

乌龙山

我从小对湘西乌龙山大峡谷向往已久,但真正成行,还是今年十月的事。

当日,我携妻女随朋友驱车沿省道231一路前行赶到乌龙山大峡谷,已是亥时,浓郁的黑色早已将乌龙山紧紧裹住。峡谷里的村寨也早早进入梦乡,偶尔一两声狗吠让峡谷显得恬静幽深。

峡谷中,风不大,纷飞细雨和湿冷空气,让我们感到阵阵寒意。小心敲开一家客栈的门,店主的热情瞬间温暖了我们,房价也挺便宜,不过百元,二十多平米的双标干净整洁,疲惫的我们很快进入了梦乡。

翌日醒来,天气虽未放晴,雨却没了身影。漫步在峡谷中,两岸的青山扑面而来,很自然就想起水运宪老师对乌龙山的描述:乌龙山脉横跨三省边界,莽莽苍苍、气势雄浑的崇山峻岭之中,流淌着一条小河,这小河,千回百转,丝带一般缠绕着乌龙山……

这就是乌龙河,是皮渡河。

秋天的河水,绿意盈盈,与峡谷中苍翠连绵的群山,相得益彰。山顶上,缭绕的雾霭,乳白色的浓,如轻烟的淡,形态万千,不尽相同。

那雾霭,带着超凡脱俗的气质,轻盈,缥缈,像天上的流云,在险峻的山峦,缓慢地向前向上移动,乌龙山便有了生命的律动。

沿着皮渡河畔的游步道前行,峡谷中特有山林气息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河岸是一簇又一簇青青翠竹,其靓影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这连绵的翠竹,宛如两条绿色的长廊,一直伴着蜿蜒的皮渡河,日夜兼程,奔向乌龙山的深处。

“鱼腥草!”游客中不知谁大声呼了一句。我快步走去,发现游步道的两侧,生长大片大片的鱼腥草。鱼腥草是农村常见的一味草药,山脚下、水沟旁、田墈边,时常可见。小时候,在我们发热肚子疼时,母亲常去山脚下扯上一大捧鱼腥草,再用砂罐煎汁,让我们口服。还真神奇,小小的鱼腥草,是美好自然环境的产物。

苍茫乌龙山,植被如此丰富,遍地药香,自是算不上什么。车前子、马齿苋、栀子花、三叶藤、金银花……在皮渡河旁,在鲢鱼洞口,在悬崖峭壁,众多的中草药随处可见。这是大自然赋予乌龙山的神奇宝库,为乌龙山绘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乌龙山大峡谷,从不刻意炫耀自己的美。然而,这山,这水,相依相伴,和谐共生,构成了一幅浓绿的山水长卷,美得自然,美得纯粹,毫无人工雕饰之痕迹。

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经说过:龙山二千二百洞,洞洞奇瑰不可知。让人惊叹的是,在乌龙山峡谷长约15公里的两岸,就深藏了212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火岩溶洞。据说,乌龙山的溶洞,系世界上密集度最大,被誉为世界溶洞之最。这些溶洞,别有洞天,洞洞相连,洞中有洞。

然而,在我涉足的四个溶洞中,最让我难忘的不是被誉为“神秘地下龙宫”的鲢鱼洞,也不是一步一景、拥有镇洞之宝“九龙神柱”的惹迷洞,更不是冬夏风向相反、最高风速可达21.4米/秒的神奇风洞,唯有探险爱好者向往的穿洞,才让我流连忘返。

穿洞处于龙山县桂塘镇,由两个穿洞以及两洞之间的地缝组成。在乌龙山往里耶古城方向约2公里的一处小河边,穿洞便向世人露出了神秘的洞口。与乌龙山的其他溶洞不同,穿洞几乎看不到钟乳石,但穿洞却有着梦幻般的美。洞里流水潺潺,一条好似从地心流出的小溪,贯穿了整个穿洞,洞里还有多个水深及腰的小潭。踩着凸凹不平的乱石,蹚过小潭溯溪而上,打着手电筒的我们行走得异常困难。但溪水两边那些看似被烈火煅烧而成的褐色皱褶洞壁,在地缝处倾泻而下的光芒中,美得让人惊叹。希望总在前方,未知的世界被一层一层掀开神秘的面纱,也许这就是探险独有的魅力。

曾经,湘西在众人的眼光里,民风彪悍,其实不然。湘西的老百姓如乌龙山一样,个性耿直,淳朴自然。在旅游业飞速发展今天,湘西的老百姓将淳朴的天性展显在游客面前。我在乌龙山遇到的每一个人,无论是村民还是商人,或是景区工作人员,他们都十分热情,从不欺客。

天色渐晚时,我们将车泊在半山腰的一处观景台,此时,我将视线投向莽莽远方:秋雨过后的乌龙山,像一片神秘的绿色海洋,澜翻不尽,美不胜收。我深知,一次短暂的旅行,我只是看到了乌龙山的冰山一角,不免有些遗憾。

但是,它不缺少美。山长久,人长情,湘西山清水秀,民风淳朴,想了,我们可以再来,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盛世美景。

(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题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最新!中山防风应急响应降为Ⅳ级
17852人浏览   2025-07-20
十五运会棒球测试赛在中山圆满收官
原创 15731人浏览   2025-07-19
港珠澳大桥,计划临时封闭!
11889人浏览   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