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要定期回来复查,回去后有什么不舒服和我们联系,回去好好和家人过个中秋节!”9月28日下午,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主任梁毅带领心脏移植团队刚刚完成了一台心脏移植手术,走出手术室他们就赶到病房,一起欢送两位即将出院的心脏移植患者。
感谢医护人员让爸爸重获新生
“你们担心几个月了,现在可以放心了,你爸爸恢复得很好。今天你们可以开开心心地带爸爸回家一起过中秋了,祝你们中秋节快乐!”梁毅一边给即将出院的彭先生检查一边叮嘱着。
56岁的彭先生,8年多前开始反复出现活动后气促,爬五六层楼就觉得气促明显,伴咳嗽、胸闷,这种症状反复发作,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心律失常、 频发室性早搏、心瓣膜结构退行性改变”。此次入院前10多天,他再次出现活动后气促加重,夜间伴随阵发性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到市人民医院就诊,于8月16日以“心功能不全”被收入心内科,进一步检查后,被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伴左室收缩功能障碍”。
入院后进行一系列对症治疗后,患者仍反复发作气促不适,入院一周内两度因心衰抢救。考虑患者为终末期心力衰竭转至心胸外科。9月1日,梁毅带领心脏移植团队为患者行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手术。术中实施了ECMO术辅助循环,术后九天患者从重症监护室转至普通病房,康复情况较好。

“今天出院了,感谢医护人员,是他们精湛的技术让我获得重生的机会,感觉人生重启,我对以后的生活很有信心,一定会好好珍惜这份生命的礼物!”彭先生高兴地说。
“作为女儿来说,很感谢那个给爸爸捐献心脏的人。我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献血的,前年我也填了自愿捐献器官同意书,希望有一天当生命终结时,也能捐献器官挽救他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彭先生的女儿说,这个中秋节一家人能够开开心心聚在一起,感到很开心。等爸爸身体好了计划多带他去玩一下。
23岁小伙对生活重拾信心
“现在走四五百米没有问题,你现在这么年轻,以后运动、跑步都没问题的,现在换了一个很好的心脏给你,不用担心!回家开开心心过中秋!以后定期来医院复查就行了。”梁毅对即将出院的小李说。
23岁的小李,刚大学毕业,5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在市人民医院完善相关检查后被诊断为“心肌致密化不全 心功能III级”,并行“单腔ICD植入术”,期间患者症状反复。2022年11月局麻下行心脏收缩力调节器植入术。今年5月底患者感染新冠后再次出现胸闷、气促,伴恶心、呕吐、腹胀等,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6月27日以“慢性心力衰竭”收入心内科。
经保守治疗后患者气促稍好转,但症状反反复复。考虑患者已是终末期心力衰竭,有心脏移植指征,7月20日转入心胸外科,然而小李的身体状况实在不容乐观,心力衰竭较前加重。为了争分夺秒挽救患者,市人民医院医务部主持召集院内多科室扩大会诊。经过一系列治疗,终于看到病情好转的曙光。8月13日,在梁毅带领下,为患者实施了“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膜肺氧合(ECMO)撤除术+股动脉取栓术(右下)+起搏器装置去除术”。术后第四天患者顺利转出外科重症监护室,恢复良好。

梁毅介绍,这个小伙患了扩张型心肌病,导致心脏收缩舒张功能不行,病因不明,属后天性的。他几次命悬一线又被医护人员抢救回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心脏移植。他妈妈也是医务人员,愿意接受这个方法。刚好又找到一个匹配的心脏给他,就给他完成了移植手术。
看到小李术后身体状况越来越好,他妈妈表示很感谢医护人员,“市人民医院的医生医术精湛,护士们就像家人一样关心病人,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经过移植手术重生后,小梁也对未来生活重拾信心,“等身体康复后,我想找份工作,好好生活。”
他是该院第141例心脏移植患者
9月28日早上7时许,一位51岁的中年男性患者被送进了手术室,经过5个小时的手术,一颗鲜活的心脏在他的体内跳动。术后患者返回重症监护室,各方面生命体征稳定,医生预测这名患者将顺利渡过手术关。据悉,这是市人民医院完成的第141例心脏移植手术。
据介绍,这位何姓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促,需端坐呼吸。他多次在外院住院,药物治疗后症状可获缓解。两个月前,患者症状再次加重,9月27日,以“扩张型心肌病”被收入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经进一步检查,患者全心增大,心力衰竭,终末期心脏病诊断明确,药物治疗难以纠正病情,有心脏移植指征。在做好围手术期各项准备后,28日患者接受了心脏移植手术。
器官移植手术在外科界素有“天花板手术”之称,在所有手术中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要求医生有高超的技术,“手术过程中就像在心脏上‘绣花’,一个心脏移植手术我们站五六个小时,脚不动手在动脑在动,更复杂的心脏移植手术要站七八个小时,这是我们心脏移植医生早已练就的一个本领,大家都习惯了。”梁毅这样说。
所以并不是每个医院都能开展心脏移植这样的高精尖手术,这个手术也是衡量一家医院外科技术实力的重要标准。市人民医院经过十多年的心脏移植历程,在国内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经常有很多外省、外市的病人到中山来做手术,手术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受到业界、患者和家属的肯定。
“做完心脏手术后,后期要定期随访,还要终身吃抗排斥药。”梁毅表示,在市政府、市卫生健康局的大力支持下,市人民医院很早就成立了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这也保证了供体的来源,让更多终末期心脏病的患者得到重生的机会。
编辑 周映夏 二审 徐世球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