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会上各国共同签署《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提高人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识,199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12月29日定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1年,联合国大会将其改为每年的5月22日。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施一系列重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和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大量珍贵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群实现恢复性增长,国家重点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提高到74%。
深圳自然资源“家底”丰厚。据统计,目前深圳有野生维管植物2806种,本土陆域野生脊椎动物585种,潮间带生物115种,渔业资源139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09种。穿山甲、小灵猫、勺嘴鹬、黑脸琵鹭等15种野生动物和仙湖苏铁、紫纹兜兰2种野生植物为深圳记录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
去年,《深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深圳将通过六大优先领域17项行动,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在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上先行示范,加快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典范。
当年今日·深圳新闻
2022 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深揭牌
2022年5月22日,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正式揭牌,为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增添国家级战略科技力量。研究站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碳循环、生态格局与功能、生态胁迫、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等领域进行观测与研究,以满足国家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环境管理和科学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及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有力的科学基础与技术支撑。
2017 深圳开行首趟中欧班列
2017年 5月22日,深圳地区首趟中欧班列X8428次列车缓缓驶出盐田港,一路驶向白俄罗斯明斯克。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在深圳首次实现有效连通。当日开行的这趟中欧班列,从深圳盐田港始发,从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终到白俄罗斯明斯克,运行线路总长约9900公里,预计运行时间约13天。
2012 全球首条超材料生产线落户宝安
2012年5月22日,省市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揭牌暨深圳超材料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奠基仪式在宝安铁仔山下举行,这标志着全球第一条超材料生产线正式落户宝安。深圳超材料产业基地是依据《深圳新材料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建立的,该基地一期为超材料原材料生产基地,二期为产业上下游企业基地,三期为关键器件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达13.5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
[英国]阿瑟·柯南·道尔(1859年5月22日—1930年7月7日),作家,因成功塑造侦探人物——夏洛克·福尔摩斯而成为侦探小说历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对侦探小说的发展贡献巨大,其探索的故事结构、推理手法等都给这类题材小说树立了范本。
编辑 沙玉兰 审核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