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磬||信宜宴席(呈现/散文)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高磬 发布:2023-04-10

“信宜式”宴席

在广东省信宜市,无论是婚嫁还是新居进宅,所有宴席,宾客都不需要送礼金或送礼品。

宴引起的“误会”

多年前,一位大学同窗好友从湖南赶来参加我的婚礼喜宴,封了一个红包给我。我打开一看,是800元人民币,好大一个红包。我按照信宜的风俗,将红包按原样封好,附上回礼并在红包上订张“厚礼心领  多谢光临”小卡片,等她告辞的时候,回赠与她。

▲当地部分美食(图/高磬 摄)

送别所有的宾客,我准备回家时,接到同窗好友的电话:“老同学,我现在准备返回酒店。”“啊?怎么回事?你是不是落下什么东西在酒店呢?”我问。“没有。是这样子的,你是不是搞错啦?我送给你800元,怎么你回礼除了我的800元,还另加200元呢?我现在准备回酒店,把红包送回给你。”她说。

哦,原来是为这事啊。我一下子笑了,说:“没错没错呀,你的红包是800元,我在红包的封面钉张小卡片,就表示我已经心领了。”

她不解地反问:“怎么这样子的?是不是我给你800元少了,还是我有哪里做得不对?”

“老同学,千万不要这样想,你的800元礼包是大礼,是厚礼。我完全是按照我们信宜的风俗习惯来回礼的。信宜的风俗是,各种宴席不但不收任何宾客一分钱,而且如果宾客赠给的实物礼品,作为主家,还要估算该礼品的价值,然后以相当面值的现金作为回礼。此外,对于远道而来的宾客还要赠送一定的路费。所以,十分感谢你参加我的婚礼喜宴,你的厚礼我已心领了。因你远道而来,我回赠200元的路费,略表心意。今天所有的宾客封来的红包,我们都是按照这样的形式回礼的。你不用觉得不安心。”

经我反复解释,同窗好友终于从半信半疑到完全释怀,才肯安心踏上回程。她还说:“哇,我走南闯北还是第一次遇到你们这样不收份子钱的习俗。”

纯朴的“人间道场”

天津文学院院长武歆在2021年5月参加“坚定文化自信,书写美丽信宜……文学名家看信宜”采风活动时,了解到信宜民风淳朴,人与人之间交往非常简单。比如无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客人前往,可以两手空空,什么都不用带;假如随了礼金,主家在客人走时,不仅要把礼金如数退还,还要在红包后面加上两元钱,表示对来客的尊重。信宜人认为,客人来到我家,就是对我最大的尊重,最贵的友谊,说什么都不会收礼金的。

他说,这是他至今为止知道的最为俭朴的风俗。这种你敬我一尺、我返你一丈的民间风俗,一直流传至今,让人真切感到,信宜是一个淳朴、简单的“人间道场”。

是的,该风俗习惯在粤西信宜这一带由来已久。

我们一直保留这样古老的习俗。

忆起小时候 ,有段时间我随奶奶生活在乡下,遇到村里有人家办喜事 ,奶奶帮我穿上干净的衣服,然后让我在家先吃半碗米饭 ,才带我前去赴宴。

能去赴宴对于小孩子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开心。路上,奶奶反复交代:眼睛不能老是盯着菜看,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筷子不能伸到别人面前,一次夹菜不能夹太多。为了让奶奶下次赴宴时再带上我,我似懂非懂、情愿与不情愿之间,不住地点头表示照做。

那时,物资贫乏,所谓的宴席也就是6至8个菜品,炖豆腐、炒葛薯(又称凉薯)、青菜、炒花生、冬瓜炒猪肉、蒸扣肉等常见的菜,有的主家会再做多两个素菜。家庭经济条件确实很好点的,才会加多一道白切鸡、一道鱼凑成十全十美的10道菜。

那时候的人们常常忍受饥饿的磨难。但是在赴酒席的时候,仍然会对“满桌子”的菜手下留情,不会把菜全吃光,碟里会剩下一些菜,不会让主家感到难堪。主家会说:大家多吃菜,招呼不周,请多多包涵。然后客人会说:谢谢啦,吃饱了,真的饱了。

吃完酒席,主家将客人封来的红包(红包里一般是1元、2元、5元,最多也就10元)按照姓名、金额、登记好后,又在上面贴一张“厚礼心领  多谢光临”红纸条,然后原样交回给客人。客人真诚地祝福、感谢主家后,各自离去。赴宴的客人,不会将宴席上没吃完的菜打包回家,如打包则会被全村人耻笑贪吃。但是,如果客人家中有很年长的,因身体不便等原因没能来赴宴的,主家则会主动包1至2块扣肉或鸡肉给客人带回去,让长辈吃。

与时俱进扬正气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滋润,各式各样的宴席越来越多,但不论哪一种形式的宴席,不论在本地发展还是外出谋生的信宜人,不论是在信宜本地还是在外地举办宴席时,仍传承了不收礼金的古老风俗。

传承中又与时俱进地发生转变:为杜绝浪费粮食,倡导文明用餐,在国家提出聚餐“光盘行动”之前,信宜人就已经开始“打包行动”了。           

现在的宴席,主家会贴心地为客人准备好打包菜品的袋子,主家不会责怪客人将整碟的美味佳肴打包,客人也不因打包菜品的行为而感到羞耻,无论是大碟的肉品,还是一小碟的拌粥咸菜,甚至是桌上没吃完的半碗米饭都打包走。全桌子“光盘”,主家开心,客人也开心。

“信宜式”宴席,还有一个特点:大家对宴席设置的地点、菜品,没有攀比心。各自根据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或在五星级酒店、路边大排档甚至请厨师到乡下老宅子里设宴;出台的菜品量力而行,丰俭由人。

自古以来,信宜人崇信誉、重情义的“信义”精神潜默易化地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其修养、人情风俗代代传承。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信宜民间比较少见。如果谁嫁女收高价彩礼,会被人耻笑为卖女儿。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信宜人民的精神文明素养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创文”、乡村振兴活动的开展,信宜城乡涌现出更多的道德模范、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深入人心的“信义”精神传播更远,“信宜式”宴席的习俗被更多人称赞。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岳才瑛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2025年一季度中山GDP同比增长4.2%
20164人浏览   2025-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