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瀚章与《思乡》
栏目:推荐 来源: 发布:2023-02-26

作词家韦瀚章

◎文/陈远

一九九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我国一代词人韦瀚章先生与世长辞。今年刚好三十年了。

一九八八年我第一次到香港,乐评家陈烈先生带我到音乐专科学校拜会王光正先生。韦瀚章先生早期任音专教务长,后期又任校监兼教授。遗憾的是两年前,他因年事已长,体力易竭退休,我因之无缘亲聆教诲!直到一九九六年,台湾作曲家黄友棣先生,赠我其一系列作品,其中有《中国艺术歌曲选萃》(合唱新编)。之后,韦瀚章作词、黄自作曲、黄友棣改编的“……更那堪墙外鹃啼,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的《思乡》,便成为我们合唱团的保留曲目。

为了纪念韦瀚章、黄自先生,我有心组织一场韦瀚章、黄自作品音乐会。

我首先确定音乐会主题为“思乡”,因为那是韦瀚章思念他的家乡,当时的香山县翠微村(今划归珠海市)的歌。且此为他的“处女作”。《思乡》问世于一九三二年四月二十四日,是韦瀚章、黄自第一次合作的成果。《思乡》将会在音乐会中吟哦三次:开头的女声三部合唱,中间的男声三部合唱,压轴则是混声四部合唱。

当年,韦瀚章在萧友梅先生的上海国立音专任注册主任时,常忆起他所爱的尚在乡下的吴玉鸾小姐,于是促成同样深情款款的《春思曲》的诞生。以吴玉鸾口吻而写,“忆个郎远别已经年,恨只恨,不化成杜宇,唤他快整归鞭”的《春思曲》,又是黄自所谱写的一首独唱曲。

黄自生于一九〇四年,比韦瀚章大两岁。黄自告别人间于一九三八年,只活了卅四岁。黄自的人天永隔,对韦瀚章是一个惨重打击。因为,正是黄自,鼓励了韦瀚章从一而终地以写词作为自己的生命依傍。所以,虽然韦瀚章与其他一些作曲家在中国音乐史上都留下了不同凡响的记录,但我在考虑这场音乐会时,决定只采用韦瀚章与黄自携手的曲目。 

作曲家黄自

韦瀚章先生与黄自先生的合作,只在一九三二年、一九三三年。他俩所创作的抗战歌曲,至今还有着非比寻常的影响。我选了两首都是我团之保留曲目的混声四部合唱:“中华锦绣江山谁是主人翁?我们四万万同胞”的《抗战歌》,和“旗正飘飘,马正潇潇,枪在肩,刀在腰,热血热血似狂潮”的《旗正飘飘》。

中国第一部清唱剧《长恨歌》,也出自韦瀚章、黄自手笔。当年,韦瀚章为《长恨歌》写了十首歌词,黄自谱好七首后,由于忙于执笔抗战歌曲而搁下。我在七首中选了男声四部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和女声三部合唱《山在虚无缥缈间》,前者又是我们多次在舞台上演出的曲目。

也许童心未泯,我选了韦瀚章、黄自收入在《复兴初中音乐》中的趣味洋溢的两首歌:—是原为独唱的“春天三月雨绵绵,泥土不燥也不黏”的《农歌》;一是原为二重唱的“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的《采莲谣》。两首歌曲都由黄友棣先生编了混声四部合唱和三部或二部合唱。我选了三部合唱《采莲谣》让女声合唱,二部合唱《农歌》让男声合唱。

我以为,以上歌曲可以说是韦瀚章、黄自最有代表性作品的缩影。为了能在有限的不知能否保证的排练时间里把其唱好唱熟,我尽量减少混声四部合唱的分量。

二〇二二年,由于疫情,我心怀愧疚于一些计划的告吹,比如萧友梅先生、易韦斋先生《今乐初集》问世一百周年音乐会。二〇二三年,人们都期待会与二〇二二年迥然不同!我很希望纪念韦瀚章、黄自的音乐会能得以顺利举行。

临末,我想说的是,计划中的《思乡》音乐会,不一定在剧场、不一定在音乐厅,而可能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亮相!并非“无奈问青天”,而是这似乎更与怀念前辈的情感相吻合!(本文转载自《澳门日报》)


编辑 詹琪琳 二审 张鹏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