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和老辈的中山人一样,喜欢早起端壶茶,拿个杯,坐在家门外与街坊聊天。至今,每天早早地打开家门,一坐就是一早上。我喜欢坐在门外听爷爷奶奶们聊天,听他们聊村里村外的人和事儿。阳光暖暖的,心也暖暖的。
这张溪村原是石岐海外岛的一个小海滩,到明代才逐渐积淤成田。相传南宋咸淳年间,一姓张名凤岗的渔民同妻子伦氏及儿子移居到这儿。慢慢地,迁往此地居住的人多了,称张凤岗为张公,张妻伦氏为张婆。后来因兵荒马乱,张公携儿子迁往张家边。而张婆仍居于此。我想“张溪”这“张”字应该就是纪念他们的。清康熙年间,人们为纪念张婆开村之功,称此地为张婆澳。后来呢,因村子南坑、西坑常年溪水长流,才改称为张溪。
如今,村口依然有写着“张溪”二字的牌坊。村中的居民仍然传颂着张溪先人们开村守户,延续香火八百余年的传奇。
张溪的万福园内有张溪革命纪念亭、革命英烈纪念碑。碑文记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张溪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革命志士。他们英勇抗击敌人,为革命的胜利、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而不懈奋斗,不惜牺牲。奔赴延安“抗大”学习的中山人——黄锋,带领抗日队伍冲锋在抗击日寇的最前线。梁松方,开创我军自主设计制造步枪的历史的功勋,也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们都是战争年代涌现的杰出张溪人代表。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抒写了张溪人、香山人,在革命历史民族救亡史上的凯歌。每年我们去那里学习历史,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我身为一个张溪人而倍感骄傲。
张溪,作为香山普通的一个村落,涌现大批爱国侨胞和港澳同胞。他们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更是爱国爱乡的典范。我们的村贤,我母校郑二小学的董事长,著名的蔡继有先生;现任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香港新华集团董事长蔡冠深博士。他们都是张溪的一分子。他们靠勤劳智慧搏击商海,建造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他们是全国乃至世界有名的企业家。但他们仍然不忘张溪,不忘香山,不忘故土,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他们带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乡亲好友热心人士,捐资兴学育才,扩建中山市华侨中学。巧合的是,我现在就读的学校就是这所学校!感恩乡亲,感恩前辈先贤。
从张溪,我读到了中山散发的历史底蕴;从张溪,我读到了风云人物的历史功绩;从张溪,我读到了香山文脉薪火传承的印记。不信,请看村口那朴素的牌坊,她就是见证者,她就是记录者。
我爱这村、这人、这城。我爱这里的阳光、这里的文化、这里的过去和现在。
(作者: 中山市华侨中学初一(14)班 苏紫欣 指导老师:王永林)
下载中山+ 关注“品忆香山”主题征文活动最新进展
编辑 黄汉英 二审 谢琼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