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自行车
我的桌子上,放着一辆老自行车的模型。
自行车模型非常精致,全身是黑色的油漆,前面有个装货的小货兜,把手上有两个小小的塑料套,男式的中间大梁,硬皮座子,后面也是宽宽的载人后座。车子的轮胎上有着U型的花纹,一根根粗的辐条撑着整个轮子,还有气嘴。脚踏子也是那种粗粗的,连着可以转动的车链,一摇脚踏,整个后轮就会随着链条转动起来。这个模型是我1999年去阳朔的西街买的,好像是一个法国的小伙子自己做的。我非常珍爱它。
这辆自行车,和从小伴着我长大的那辆28寸老自行车很像。小的时候,因为爸爸在银行工作要经常去县城上班的缘故,就有一辆自行车配发下来。我现在还记得,车是那种邮政绿色的把手,黄褐色的牛皮硬座,宽宽的后架子。或者那个年代条件所限的原因,车是自己买零件装配起来的,好像红旗牌的车把手,永久的车身,和其他零件配搭的。在我小的时候,爸爸带我上县城,就会在车大架子放一个木头做的有扶手凳子。我可以在前面扶着坐着,让爸爸带着我飞快地前进,看着两边的林带飞速地后退,去奶奶家那个有着几条大狗的院子里,那是多么快乐的时光。要知道,那个时候,老家还没有几家有自行车。
有一段时期,我非常地想学自行车,有几次甚至做梦都梦到学会了骑车。
那个时候,自行车几乎比我都高,个子不够高,够不上大梁,就把脚从大梁中间穿过去,我们叫“蹬三角”这样来骑。每次趁着爸爸不用车的时候,我就装模作样地把车推出来,在家门口,让爸爸或者妈妈在后面跟着扶着,等稍骑开了一点,就放开手让我自己骑行,而每次一放手,自行车就马上歪七扭八地倒下。有一次,速度稍微快了点,我直接撞到了前面的木头杆子,摔在地上手都摔肿了。忍着疼 ,把车扶起来,看着围观的小伙伴们在后面笑得一塌糊涂,气得我眼泪哗哗就出来了。然后妈妈就赶快安慰我“差不多了,差不多了,能己前进了”。就这样,我先是“蹬三角”,等个子稍微高了点就上大梁,还是坐不上座子,一左一右地扭着屁股,骑着车飞快地在马场的砂石路上飞跑。再后一点,便是坐在座子上,轻松地飞奔了。这个时候,已经是多了很多花样,能潇洒地双手脱把骑,能左上或者右上着骑,还能坐在后座上骑。后来,渐渐地有很多小伙伴家都有自行车了,功课后晚饭前的自行车追逐就成了我们每天最喜欢的游戏,或是自己骑,或是两个人一辆,反正是围着马场俱乐部前后左右一个劲地疯跑。追的时候,我每次还故意把链盒弄得蹭着链子,听着车子“嗒嗒嗒嗒”地响,很带劲。有一次,在和伙伴们追逐的时候,一个人骑着马飞奔而来,直接撞在我的车子上。我看着马肚子和马蹄子在我脸上不远的地方飞过去,把车轮子踩扁了,所幸的是,除了手臂上有一点擦伤,其他都好好的。
读大学的时候,我曾和一个西宁的哥们骑自行车去桂林。想起来真后怕,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任何通信工具和修车工具,一人一个背囊,加起来身上只有300多块钱,就这样出了家门。
第一天,骑到半路脚就已经抽筋了,渴了就喝路边水渠的水,饿了就吃两口带着的干粮。路两旁的居民都以为我们是骑行的外国人,都“哈啰哈啰”地打招呼。毕竟年轻,一天就骑到了肇庆,住在火车站旁的一个小旅店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因为骑了一天,屁股都肿了,根本没办法躺着睡觉,只好趴在床上睡了一晚。之后的路程,或者是骑车或者是坐船,到了梧州,我俩干脆就打道回府了。
今天带着我的女儿去金钟水库骑自行车,我表演飞车神技给她看,她和妈妈在一旁看得乐呵呵。她不知道的是,我和自行车有那么多惊险有趣的经历呢。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 徐向东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黄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