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味道
小时候不太懂得妈妈的辛劳,等到长大后才深知妈妈的好;小时候企盼自己能快点儿长大,日子过得顺风顺水、平平安安,祈祷自个儿能与一切事物和平相处。后来我不得不承认那只是自己单纯的臆想,现实生活里往往事与愿违,人生征途中冷不丁地要面临艰难险阻,遇上困难也只能选择硬扛,等咽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就如同嚼蜡般翻过一段灰色的幽暗大山,人生才会渐次迈入成熟收获期。
有一次学校放假,我去市里接孩子回家,踏上回县城的路途中,空气清新,阳光普照大地,纯白的槐花与那些不知名的花儿竞相开放,我使劲地嗅着大自然的芬芳,陶醉在这温软的山野气息里。可是孩子却意兴阑珊,懒洋洋地坐在车上,只见他把头靠在我的肩膀上半梦半醒,后来干脆直接卧倒,把我的双腿当枕头,并且小家伙还示意我要把他的脑袋瓜子护好,于是我就像照顾小毛孩那样轻轻地摩挲着他的小平头,不大一会儿的工夫他就进入了甜美的梦乡。到了家里我取出冰箱里原先准备好的饺子,然后径直烧了点儿开水,没多长时间一碗热腾腾地饺子就端到了他面前,孩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说:“终于又吃上妈妈的味道了!”
小孩子的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与直白,我觉得每个孩子的存在不仅证明着爱,而且也是父母留在这个世间的生命延续,由此父母的为人处世方式也会不知不觉间浸染于孩子。
有一次,我和母亲去孩子的寄宿学校收拾东西,正巧孩子们还没有下课,为了节省时间,于是我们决定先去寝室里自行打包被套床单,等床上用品已收拾归置妥当,再看着阳台上那些挂在铁丝上花花绿绿的袜子却一筹莫展,要说校服还好辨认,因为衣襟里面绣有孩子的姓名,可是小物件却让我们犯了难。突然有两双袜子让自己感到似曾相识,于是我用晾衣杆将它取了下来,母亲拿近细瞅果不其然是自家孩子的。我之所以能够快速分辨出来,是看见那个衣架上的两双袜子是相互缠绕绑系的,这个杰作在我眼里是那么熟悉且独一无二,这种系法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也学会的,尽管他在家里没有动手洗过袜子,但想不到孩子居然在集体生活中用小小的细节复原了“妈妈的味道”,而我只是按迹循踪仿若“嗅”到了另一个自己。
随着孩子步入高中后,功课也越来越紧张,放假时间也相对减少,于是我差不多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县城辗转到市里看望孩子。每当他放下书包做作业或者是玩一会儿的游戏时,我要么在厨房里忙碌着洗菜、煲汤,要么用手提电脑进行写作,屋子里时而安静,时而发出互不打扰的声响,我们之间即使是不说一句话但却感觉甚是温暖。孩子也曾经跟我说过,他说但凡放假回家,只要看见妈妈在就觉得心安,有熟悉味道的饭菜,享受着妈妈的照顾,原来妈妈的味道也可以是一道需要与被需要的氛围,它可以抚慰缓解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它是我们到这个世界打拼的底气与源动力。阿德勒就曾经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时时处处被妈妈味道笼罩的孩子是幸福的,宛如一个人晨跑时被太阳镀上了一层金光,整个人生都显得朝气蓬勃、熠熠生辉。
想想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人,幸运中的也有我们。
作者简介:杨志艳,畅销书作者。湖北省竹山县工作。作品散见于《读者》《散文选刊》《演讲与口才》《佛山文艺》《散文》《好日子》《做人与处世》《思维与智慧》《37度女人》《新青年》等。
(不收微信来稿!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请注明①文体②真实姓名③银行户名④银行账户全称细到支行⑤账号⑥身份证号码⑦联系电话⑧联系地址。文责自负。)
◆中山日报社媒介拓展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韦多加
◆三审:黄廉捷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