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贝壳找房珠中江获悉,上月底,贝壳研究院以“从链式衰退到良性循环”为主题,发布了《2022年房地产市场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认为,去年,楼市从上半年的历史高位到下半年快速下降,节奏失衡成为2021年市场最明显的特点。展望2022年,随着政策的调整以及新一年信贷额度的“重置”,市场有望经历修复阶段,重回稳定状态,进而向“良性循环”过渡。
●解析2021市场——
市场下行打破“大而不倒”局面
2021年,房地产市场跌宕起伏:上半年市场热情高涨,住建部约谈城市,各地不断加大调控力度;进入下半年,市场突然转向低迷,行业风险暴露。贝壳研究院通过数据分析,总结了2021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来的五大特点:
第一,2021年新房和土地市场全面降温,形成全链降温。报告依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测算,预计2021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金额同比增长约5.9%。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的同比增速均为2015年以来最低增速。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降至2017年以来历史低位。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1-11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新开工面积为13.50亿平方米,同比下降8.4%。
土地成交规模2019年以来首次同比大幅下降。2021年1-11月,全国351城住宅用地的累计成交金额为4.98万亿元,同比下滑11.15%;累计成交规划建筑面积为13.43万亿平方米,同比下滑30.12%。
第二,二手房各项成交数据均创近年来新低。据测算,2021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金额约7.0万亿元,同比下降约6%;二手房成交套数约393万套,同比下降约9%;成交面积约3.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9%。放长周期看,2021年全国二手房成交面积创2015年以来的最低值。
第三,市场在年内从历史高位快速下降到历史低位,节奏失衡成为2021年房地产市场最明显的特点。从3月到9月,二手房市场在半年之内从峰值跌到谷底,成交量萎缩超过六成。3月,贝壳50城二手房成交套数创2019年以来历史新高,4月起成交量持续下降,9月创2019年以来的历史单月最低值(除疫情、春节等特殊时点外)。
从6月到10月,新房成交量从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高到同期最低。上半年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保持增长,6月单月创2016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水平,7月销售面积单月同比增长转负,8月起单月规模低于2019年同期,至11月单月规模为2016年以来同期最低。
与此同时,土地市场经历了从抢地到史无前例的大面积流拍。第二季度的第一次集中供地,房企拿地积极,平均成交率高达95%,溢价率15.0%。而到第二批集中供地时,房企拿地积极性全面降低,出现大面积流拍,平均成交率降为69%,综合溢价率降至4.0%。
图为远眺西区楼盘大景。
第四,房地产市场在下行中分化加深,市场的信用分层更加凸显,城市、区域、产品等方面的分化均在扩大。在本轮市场下行中,刚需房源价格回调幅度更大,刚需市场与改善市场的分化加大。贝壳二手房数据显示,下半年以来,低总价房源价格下跌幅度大于高总价房源,小户型房源价格累计跌幅明显大于大户型房源,楼龄越老的房子价格下跌幅度越大。究其原因,是在信贷收紧的环境下,对信贷依赖度更高的刚需客群受影响更大。
在区域上,五大城市群今年市场“南弱北强”的周期特征更为明显,成交增速表现出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不同能级的城市市场也出现了周期特征,一线城市表现弱于重点二线城市。
第五,与以往市场下行不同,今年的市场迅速降温与房企信用紧密关联,即肇始于房企,也进一步影响房企。随着“三线四档”对房企有息负债规模增速进行管控,以及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进一步收紧房地产企业开发贷款,导致房企融资规模明显下降。融资收紧下,房企经营更加依赖销售回款。而信贷收紧导致购房者贷款难度加大,房企销售进一步减慢。加上多地收紧预售资金监管,让可用于经营的现金流雪上加霜,进一步导致房企信用违约频发。
总的来看,2021年的市场波动打破了“房价不会下跌、房地产永远高收益”的迷信,也打破了房企“大而不倒”的信仰。房地产市场将逐步告别过去高增长、高杠杆、高风险的发展模式。
过快降杠杆导致链式降温
贝壳研究院分析发现,2021年市场出现了链式降温导致的“过山车式”下降。其传导过程为:3月份贝壳二手房景气指数首先回调,4月份二手房成交量持续下跌,6月份起二手房价格接近止涨,紧接着贝壳新房带看指数下行,7月起新房成交量开始回落,土地流拍率大幅上升,8月起新房价格转跌。
报告认为,今年市场出现链式反应的直接原因是多重金融紧缩政策叠加,降杠杆过快。与历史周期不同,本轮房地产去杠杆是全方位的,对银行、房企、居民三端同步采取信贷管控收紧措施,并采取了贷款集中度管控、二手房指导价等直接干预政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房地产金融长效机制全面落地,多项政策叠加实施,让市场出现信用危机。
图为岐江河龙舟公园附近楼盘景观。
对于2021年而言,信贷投放与市场节奏错配导致市场过快降杠杆。尤其与过去这些年不同的是,由于市场流通性受到抑制,风险房企靠变卖资产自救的方式难以实现。此外,历次调控中,对于价格的管控主要集中在新房市场,通过设定备案价管控房企定价。本轮调控增加了对二手房市场价格的管控。二手房指导价除了降低买房人贷款成数外,更使得短期内市场观望,全市场流通困难。
对于房屋流通的担忧进一步恶化购房者的悲观预期,购房者同时面临房价下跌、延期交房、房屋质量下降甚至烂尾的风险,购房意愿降低。债务违约增加和资产减值预期加重银行对房地产的避险情绪,促使银行主动放贷行为更加审慎,反过来加剧信贷紧缩。
●展望2022年——
市场修复取决于政策、供给、信贷
贝壳研究院认为,影响2022年市场走势的核心变量是政策环境、市场供给以及信贷投放量。
报告认为,去年第四季度末以来,监管层释放维稳信号,政策环境已经有利于市场恢复。经过一系列调整,房企融资环境有所改善。去年11月起,房企融资规模回升,多家房企多笔到期境内外债券成功获得展期,同时房企股权、资产等交易活跃,房企短期流动性有所修复。
报告预测,2022年市场将会逐步修复,修复过程可能有短暂波动,走势将出现前低后高。预计一季度成交量能够完成筑底,二季度成交价格实现止跌。在城市量级划分上,一二线城市率先修复,三四线城市下行压力仍大。
◆文/记者 梁展宏
◆图/记者 洪喜鹏
◆编辑:侯海影
◆二审:何腾江
◆三审:赖友生
◆来源:中山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