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溪教师战“蚊”记:用师者担当筑牢防蚊线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林燕英 实习生 李敏妍 通讯员 彭思劬 发布:2025-08-11

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两热”)疫情防控战进入了关键时期。8月11日,天气炎热。沙溪镇的教师余乐强、黄淑华等人继续投身于疫情防控战中,穿梭奔走在各个村里,用师者的情怀和坚韧,为织密群众健康防护网贡献一份力量。他们中有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有苦学沙溪方言的党员教师,也有利用AI编辑视频的德育主任。

沙溪镇教师投身疫情防控战。受访者供图

退休前的“疫”线坚守

基孔肯雅热疫情牵动人心,沙溪镇迅速启动全域防控机制,从流调溯源到环境消杀全面部署。云汉小学闻令而动,第一时间组建教师志愿服务队,全力投身云汉村防控支援工作。在赴村开展消杀与宣传的队伍中,59岁的老教师余乐强始终是最醒目的身影——他不仅是全校年龄最大的志愿者,更是主动请缨冲在一线的“老兵”。

云汉小学59岁的老教师余乐强全校年龄最大的志愿者。受访者供图

每天开始行动时,余乐强总会准时出现在村头防控点。他提着沉甸甸的消毒喷壶,裤脚沾着露水穿梭在老宅区,斑驳的墙根下、石阶缝隙里都要细细喷洒。入户宣传时,他用一口地道的沙溪话反复讲解“清积水、点蚊香”的防疫要点,沙哑的嗓音在巷弄里久久回荡,老人们听着亲切,总能笑着应承“知道了,余老师”。

工作了37年的余乐强,今年下半年即将迎来退休。当学校发布社区支援动员令时,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特意找他谈话:“余老师,你辛苦了一辈子,这轮值守就让年轻人上吧。”他却摆摆手,布满粉笔灰痕迹的手掌在胸前用力一挥:“我是云汉人,村里每条巷子闭着眼都能摸到,这时候咋能缺位?”

被问起还有几个月就退休,为啥还这么拼?余乐强笑着说道:“站好最后一班岗,才对得人民教师这个称号。”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在疫情防控的战场上,这位老教师用行动续写着“教书育人”的另一种注解——守护家园的每寸土地,亦是守护心中的讲台。

烈日下的师者担当

沙溪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十日攻坚”号角一响,圣狮小学党员教师黄淑华便把自己“钉”在了社区最前线。接到任务后,黄淑华第一时间联系、沟通,不但在学校微信群安排教师志愿者,与社区对接,还亲自前往圣狮村委,与社区网格员逐巷敲定“敲门行动”路线。

圣狮小学党员教师黄淑华每天都参与社区灭蚊宣传、清理积水工作。受访者提供

此后,她每天顶着高温走街串巷,翻盆倒罐,清理积水。酷暑中,汗水浸透了她的志愿马甲,面对发臭的积水缸、孑孓成群的破旧轮胎,她却眉头不皱,徒手倾倒,从不嫌脏。

为拉近与居民距离,黄淑华还学起了沙溪话,并用沙溪话跟大家打招呼:“伯父、叔母,记得清理积水啊,晚上点蚊香。”遇到年龄较大,听力不好的阿公阿婆,黄淑华在他们的家门口一次一次、耐心十足地教他们如何使用蚊片,直到老人笑着点头;临别时又折返,再三叮嘱注意灭蚊事项。每天工作结束,她总会把当天新学的方言词汇再温习几遍,反复矫正发音,以便和社区民众更好地交流。即使有时候由于天气炎热引起身体不适,她也咬牙坚持。

攻坚活动中,黄淑华用滚烫的赤诚,把党员的初心写进每一条干净的巷子,也把人民教师的担当刻进群众的心坎。

AI视频助力疫情攻坚战

在沙溪镇基孔肯雅热防控宣传工作中,20多个精彩的灭蚊视频吸引了民众的观看和学习。这些视频几乎都是沙溪镇教育系统的“出品”,沙溪镇中心小学的校长华峻和圣狮小学的德育主任李毅就是其中视频的“制作人”。

基孔肯雅热疫情战役启动后,华峻就和李毅等教师组建了视频制作团队,分工协作拍摄制作灭蚊主题视频。华俊负责写策划文案,李毅负责拍摄制作,其他教师负责宣传工作。在他们的合作下,沙溪镇中心小学、圣狮小学分别制作了《傍晚集中灭蚊》《清除积水》《认识基孔肯雅热病毒》《了解白纹伊蚊的习性》主题视频,将科学灭蚊原理与实景演示相结合,借助校社联动实现家庭与社区的防疫知识传递。

李毅告诉记者,灭蚊防蚊主题视频创新采用“AI+宣传”创作模式,以动画科普形式简化内容呈现,更易传播,更能激发了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热情。

记者了解到,为了宣传疫情防控的做法,沙溪镇的中小学将推动预防宣传课程化建设,围绕“病毒与蚊虫的秘密”“家庭防蚊小妙招”“校园防疫我参与”等主题开发系列课程。同时,沙溪镇教育系统将持续深化“校园—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合防控机制,为全镇高质量发展筑牢健康防线。


编辑  何淼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