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和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山市正科级干部进修班举行非遗创新实践系列活动。活动通过党建引领方式,借助掐丝珐琅非遗载体,创新制作一批党建文化珐琅摆件作品。
活动现场,45名进修班学员深入了解掐丝珐琅工艺的历史渊源、工艺特色与文化价值,感受传统文化魅力,并沉浸式制作富有党建特色的掐丝珐琅作品,体验传统技艺,领悟匠心传承的深邃内涵。
中山市火炬科学技术学校党委书记陈建国:“我们一方面希望拓宽学员的视野,助力中山写好文化新城这篇大文章。另一方面,希望激发学员们的求知求新的学习精神,投身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中山实践中去。”
活动以“党建+非遗”的创新模式,特别邀请经验丰富的非遗指导老师现场指导。在他们的悉心指导下,学员们纷纷化身为“非遗传承使者”,亲身体验掐丝珐琅工艺制作的关键环节。
进修班学员、中山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遗产科科长吴荣超:“我想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一方面要加大非遗传承队伍的保护和建设。另一方面要把非遗融进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助力经济社会的发展,让非遗和旅游、非遗和文创、非遗和经济结合,为中山的经济腾飞,写好文化新城这篇文章 贡献更多的力量。”
进修班学员、中山市政府办公室绩效办主任欧锦培:“我们这一代不仅要守好、保护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智慧,更要用创新的思维让它继续活得好,活起来,让我们的非遗项目成为我们党的创新理论新的载体,为我们的中山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进修班学员、中山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干部科科长柏仑:“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深刻感受到一个道理,就是一个美好的事物,能穿越数百年而历久弥新,这个过程肯定需要坚守,需要传承,需要我们与时偕行。回到岗位上我也一定会提升我的工作本领,精进我的业务水平,不断的为中山贡献智慧和力量。”
进修班学员、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办公室主任程书玲:“非遗是地方历史民俗的活化石,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情感,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更是夯实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底底气的关键载体。我也深深地感受到我们要坚守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推动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深度的融合。”
编辑 古淑雯 二审 苏文颖 三审 杨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