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生态环境教育新突破!中山市首批“国际生态学校”出炉
栏目:推荐 来源: 记者 邝献武 余德权 发布:2025-04-02

4月1日,中山分别在迪茵公学和东凤镇西罟小学举行了中山首批“国际生态学校”授旗暨“绿色小记者站”挂牌仪式。这两所学校在全国上千所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全省仅有的五所获此殊荣的学校。这意味着中山在全球生态环境教育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下面我们先来看看中山市迪茵公学在生态环境教育上有什么特色做法。

国际生态学校是由国际环境教育基金会(FEE)发起、全球学校自愿参与的校园生态环境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作为FEE在中国唯一的会员机构,负责项目管理及传播,评选典型案例学校,并授予绿旗荣誉。中山市迪茵公学以“节约粮食 光盘行动”为主题,开设特色环境教育课程。

中山市迪茵公学老师漆亚婷:“创建过程比较有特色的,或者说我们学校特有的地方,就是我们创立了一个‘袁隆平班’,比如到三角镇高平村的田间,进行实地的粮食考察,知道我们粮食作物是怎样生长出来的,让他们从内心感受到粮食的来之不易。”

中山市迪茵公学校长贺优琳:“怎么做到光盘行动呢?我们推出了,比如有大碗一碗饭,也可以买小碗一碗饭,还可以只要半碗饭,孩子们很喜欢这种方式,这样可以真正做到光盘、节约,所以一下子垃圾减量了超30%。”

建设国际生态学校还有一个目标,通过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升青少年自主发现并解决校园及周边环境问题的能力。迪茵公学生态委员会是由学生组成,他们共同探索开发了多项生态自然教育课程,组织开展生态研学活动。

中山市迪茵公学初二学生赵晋豪:“比如说像我们这里的变废为宝活动,让同学们一起完成废旧材料的回收,然后进行对它的加工,变成现在的这些工艺品,同时我们也会去录制一些关于生态保护的视频。”

中山市生态环境局也对学校申报“国际生态学校”给予大力支持,创新探索“政校联动”新模式,引导镇街力量支持有意愿的学校设立“环保副校长”。通过“环保副校长”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学校与生态环境部门紧密合作,将学校打造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的前沿阵地与核心载体。

三角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副局长、中山市迪茵公学环保副校长梁卓贤:“生鱼之乡这一块的参与,包括尾水的治理,这些都是美丽河湖的建设,包括我们现在打造的三角镇重点河涌,后期会引入学生的元素,去指导我们怎么去做,可能更符合现代的美丽河湖建设。”


编辑 付翊苗  二审 李紫昭  三审 吴林平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南区马公纪念堂拟打造文旅新地标
原创 20041人浏览   2025-07-07
小暑催夏盛,荷香沁满塘
14596人浏览   2025-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