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欢乐氛围渐渐淡去,新学期的脚步越来越近,孩子们马上就要开学啦!
寒假后开学的一段时间里,孩子们或许会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上课时发呆、注意力不集中,放学后活蹦乱跳;在家时情绪不稳定,逃避学习、作业拖拉……以上种种,都是“开学综合征”的具体表现。
开学第一个月是关键期,家长必须重视,帮孩子做好假期收心,避免孩子身陷“开学综合征”。离开学不足一周了,这份“寒假收心清单”,建议老师转给家长。新学期,新开始,一起帮助孩子,以最佳状态开启新阶段!


调整作息,重新充电
1.逐渐恢复上学作息
○ 假期混乱的作息,会影响开学后的状态,导致孩子上课时精神萎靡不振,做作业时经常打瞌睡。
○ 每天提前30分钟起床/睡觉,逐步过渡到与上学时一致的作息。
2.限制孩子娱乐时间
○ 逐渐减少孩子玩手机、看电视的时间,避免孩子沉迷网络。
○ 家长以身作则,入睡前不看手机,为孩子树立榜样。
3.均衡饮食
○ 减少零食摄入,增加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的摄入。
○ 规律进餐、均衡饮食,少吃夜宵。
4.加强体育锻炼
○ 每天出去走一走、跑跑步、打打球,元气满满迎接新学期。
提前预热,激活大脑
1.检查寒假作业,查漏补缺
○ 很多孩子经常将作业拖延至正式开学前一晚,挑灯夜战,身心俱疲,不仅会影响开学的状态,也会形成不好的心理暗示。
○ 提醒孩子检查回顾作业完成情况,随便写的、抄答案的,要及时纠正,引导孩子树立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2.引导孩子适当复习和预习
○ 经过一个假期,孩子可能对上学期的知识有所遗忘,不妨回顾一下主要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提前浏览新学期的教材,适当做些预习,有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顺畅衔接。
○ 开学前可通过适当观看纪录片,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找到力量与方向,种下内驱力的种子。
3.准备开学用品
○ 带孩子逛逛书店和文具店,准备好需要的书籍和文具等,为孩子营造要开学的氛围。
4.制定新学期计划
○ 新学期、新气象。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些目标和计划,例如新学期要提高哪几门课的成绩,要掌握哪一门新特长等。
○ 目标和计划不能好高骛远,要具体且可落实。引导孩子将计划整理成一份文档,写清楚目标和任务、具体方法和措施、步骤和时间安排等,贴在书桌上提醒自己。
积极暗示,调整情绪
1.多鼓励孩子
○ 开学前,可以跟孩子谈谈心。家长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地方,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就愿意在新学期里表现得更好。
2.多陪伴孩子
○ 开学前,家长可多陪孩子阅读、运动、散步,说说学校的趣事,以此缓解孩子的焦虑。
3.允许缓冲阶段
○ 长假后孩子的心理反差大,如果不注意调节就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如厌学等。但因为孩子年龄毕竟太小,他们自身难以控制和调节这些问题。
○ 家长要理智对待,不盲目加压,也不必太过焦虑,允许他们开学后度过一段缓冲期。
万事俱备,整装待发
1.整理学习环境
○ 学习需要仪式感。一张干净的书桌,一个准备齐全的文具盒,一个整洁明亮的房间,更能让孩子保持专注,并感到快乐。
2.准备开学加油包
○ 在孩子书包里留下新文具或小玩具,附上手写的鼓励卡片,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另外
收心的同时也要注意误区
这几件事千万不要做
⬇️
第一,不搞“急刹车”。
凡事都有过程,收心不可能一步到位,作息要慢慢调整,学习要慢慢增量,孩子才能慢慢适应。
第二,不搞“一刀切”。
不要强行取消孩子的所有娱乐活动,这会让孩子产生抵触、逆反情绪,请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孩子商量如何收心。
第三,不搞“批斗会”。
不要马后炮地指责孩子,也不要对孩子太严厉,家长要表现出重视和积极的态度,用正面的情绪去影响孩子。
第四,不搞“填鸭术”。
开学过渡期,请别给孩子制造太大压力。与其逼孩子上兴趣班上补习班,不如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第五,不搞“放风筝”。
无论时,家长都不能对孩子撒手不管。父母在孩子身上倾注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最终都会在孩子身上一一体现出来。

收心重在循序渐进
不可操之过急
一步一步来
孩子才能慢慢适应
别着急
慢慢来
新的学期
愿孩子及老师、家长们
都有一个更好的开始!
热帖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