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有节,劳动育人
中山市西区铁城小学 周敏
初心不改,使命在肩。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2020年这个新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万千学子困宅家中。在为期三个月的线上教育期间,西区铁城小学根据师生实际情况,依托广东省级劳动教育课题,立足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研发新时期劳动教育课程,在开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劳动教育,借助创新性、接地气的劳动课程及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劳动素养的提升,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那么,在线上教育期间及返校复课以后,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劳动教育,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有哪些,又收获了什么样的成果呢?
一、劳动教育活动化,实践体验有意思
庄子在《知北游》里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我们劳动教育课题组成员的眼中,一年并非只有简单的春夏秋冬,而是用24个如诗如画的名字,串起了串起了一首生动活泼有趣的劳动教育乐章。
结合线上教育这一时代背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弘扬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我们依托二十四节气开展劳动体验活动,引导孩子们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通过深入的实践体验和亲子互动,感知二十四节气的美好、劳动体验的快乐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春分、清明、谷雨三个节气的活动方案通过微信公众号推出后,在学生中得到了积极的响应,每次活动过后都收到了大量照片、视频,课题组成员觉得这样的劳动体验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于是,在返校复学之后,我们继续按照这一思路,推出了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的活动。
二、劳动教育课程化,学科融合有方法
在这段特殊的学习时间里,孩子们除了是认真学习的好孩子,还是居家防疫的小卫士,是自我服务的小达人,是家庭生活的小帮手,是爱护绿植的小农夫,是手艺传承的小工匠,是制造美味的小厨师,是艺术设计的创造者,是传统文化的践行者…
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由学生发展中心牵头,劳动教育课题小组负责设计,综合实践授课教师具体实施,班主任协助完成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宣传中心完成相关方案发布及新闻推送。同时,课程实现了“三同步”、“三整合”:即实现了备课、教学、实践三同步,实现了网络资源与现有资源的整合、艺术教育与综合实践的整合、学科教育与劳动教育的整合。
1.课前:备课小组开展集体备课,通过视频会议等形式确定各周次各年级教学内容,拟清教学方向及思路,运用网络平台及现有材料,结合已有的二十四节气精品课程及区级小课题资料,备齐备足教学小视频、前置学习单;
2.课中:师生同步观看视频资源并全程跟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课堂”互动。有些课程还可以提前准备好材料,边看视频边操作,让学习知识与劳动体验同步进行。
3.课后:依据课程资源,进行劳动实践、手工制作或艺术创作,在家长的指导和陪伴下参与体验,同步完成学与练,拍摄照片、视频等。这一过程既是练习巩固、学习劳动技能的好时机,更是增进亲子感情的好时机。
(二)课程融合与创新
新时期劳动教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也可以百花齐放。我们的新时期劳动教育,基于二十四节气及学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实际情况来开展,与语文音乐体育美术等各学科实现了统整。
1.劳动教育与学科统整完美融合
我们的劳动教育课程看似内容不多,但实际上涉及到的学科知识不少,它包含语文的古诗词学习,涉及到二十四节气历法的计算,学生在参与到各种手工制作、DIY体验时离不开美术学科的学习积累,家长与孩子进行自我展示制作的小视频又包含音乐的选取和运用,而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又需要健康的体魄及良好的体能作为支持。可以说,劳动教育是实实在在地将各科所学统整到一起,显示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实力。
2.劳动教育与美育特色完美融合
通过劳动教育,借助书法、绘画、手抄报等形式,表现自己对二十四节气的感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通过参与劳动实践,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穷魅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画蛋、风筝DIY等劳动实践活动中来,在亲自的体验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劳动教育科研化,立德树人有抓手
线上教育期间,老师和学生隔空交流,家长与孩子也不能时时相伴,如何保证劳动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必须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
因为已经有了《基于二十四节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研究》区级小课题、《奇妙的二十四节气》市级精品课程、《新时期学校劳动教育》省级课题这些抓手,鉴于我们的劳动教育主题,我们将线上教育期间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确定于下:
1.借助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劳动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探寻二十四节气的奥秘;
2.带领学生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培养学生参与劳动实践的能力及热爱劳动的情感;
3.改变学习方式,调动学生了解和研究24节气的热情,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
4.创新教育形式,引领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劳动的无穷魅力。
学习贵在得法,劳动教育同样如此。为了使我们学校这些好的想法和举措能够落地开花,学校还结合新冠肺炎疫情组织了“致敬抗疫英雄,争做时代雷锋”升旗仪式,教给学生正确洗手及佩戴口罩的方法;结合三月学雷锋月召开了“争做自律好少年,居家学习我能行”主题班会,号召同学们争做居家小达人;以植树节等为契机开展了“种花种菜种春天,我的绿植云分享”等评选活动。
在每次活动结束后,我们也打破了常规对学生进行评价。即除了自我评价、老师评价、同学评价这些常见的直接评价的方式以外,更多地运用到基于网络的间接评价的方式。如借助班级微信群、家长朋友圈、学校公众号的分享,通过分享获得朋友、路人的点赞,获得成长的满足感、成功感。另外,我们还对于各项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个人评比,利用在线奖状生成系统制作奖状并颁发给学生,记录成长的点滴和快乐。
在这样的思路及运行下,我们的劳动教育真正做到了有抓手、有思路、有落实、有评价,让新时期劳动教育富有旺盛的生命力,使立德树人这一目标变得立体而又生动。
四、劳动教育亲子化,家校沟通有桥梁
定目标、见行动!在各阶段的劳动教育中,我们采取了教师线上管理、家长协助引导、学生自我约束的管理模式,通过师生家长的共同努力、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监督,共建家校沟通的桥梁,实现三位一体的教育。
1.教师通过钉钉平台进行直播,家长协助孩子观看视频播放及在线讲解,了解二十四节气等传统文化知识及劳动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及劳动的兴趣。
2.根据课常上学习获得的经验,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在保障安全的前提开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如收纳、整理、防疫、种植、厨艺等,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学会一些自我服务、家庭服务的技能。
3.通过学校的微信公众号推送二十四节气的劳动实践活动方案,吸引家长带领孩子积极参与到劳动体验中来,在亲子活动的同学拍照、录相,记录美好的亲子时光,也可以在朋友圈分享。
4.班主任利用微信等在线收集学生劳动实践的照片和视频,并在班级微信群分享,既能表扬积极参与活动的同学,又能带动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还能从中挖掘典型集中表彰奖励。
通过三个多月的劳动教育实践,我们收获颇多:一是将新时期劳动教育与二十四节气这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劳动中实践、在实践中传承,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又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劳动习惯,具备初步的劳动能力,还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将新时期劳动教育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劳动教育中达到实践创新。本课题拟开展的各类实践体验及劳动种植等各类活动,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形成劳动意识,懂得尊重劳动,具有积极的劳动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三是始终以培养“具体正确的劳动观、良好的劳动习惯、优秀的劳动能力”的新时代全面发展人才为目标,在劳动教育中进行了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学展示的创新,让每个节气都有不同的活动,全体师生都有多样的体验和较多的收获。
天地有节,劳动育人!未来,我们中山市西区铁城小学将继续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教育目标,师生一起全力以赴、家校之间通力合作,借助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劳养德、以劳促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共同将劳动教育这部厚重的人生大戏逐渐拉长拓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张鹏
◆三审:魏礼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