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又进入农历五月,端午节即将来临。行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糯香芦兜粽的广告,行至芦兜粽制作处,连空气中都散发着诱人的粽香。
一个大盆,糯米红豆按比例调配好,咸蛋黄与五花肉静放一旁,一大摞加工好的芦兜叶放在手边,随用随取。2米长的芦兜叶,卷曲成筒状,往里依次灌入糯米、咸蛋、五花肉,再用水草捆好,上锅柴火蒸煮12个小时,一个中山传统的芦兜粽便大功告成。
对于制作芦兜粽而言,最难的步骤是作加工芦兜叶。荔苑隆都菜馆负责人郑丽芬介绍,芦兜长势凶猛,叶子呈喷射状四散开来,长势良好的芦兜有一人多高,外形与芦荟叶相似,只是单薄许多,但质地坚硬,叶片边缘长满小刺,采摘时稍不留神就刺到手,因此,芦兜叶采摘回来,必须要去刺,去刺完毕之后,再经过一天晾晒,便可以用来包粽子。
如果人手足够,制作者会先将芦兜叶底端整齐剪掉,卷成碗状,用定针将其固定起来,然后将芦兜叶层层叠叠卷成圆筒状,放几勺调配好的糯米红豆,中间隔着几颗蛋黄和五花肉。
“头尾一折便可保平安无虞。”郑丽芬说,中山的芦兜粽与其他粽子不同,呈圆筒状,顶端一字平口,粽子可大可小,从100克重到2.5千克不等,一般0.5千克到1千克最为常见,蒸煮出锅好传统中山芦兜粽,口感非常软糯、齿颊留香。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文+/见习记者 陈雪琴
◆图+4/记者 余兆宇
◆视频摄制/黄艺杰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蓝运良
◆三审: 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