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工作人员穿梭于街巷之间,逐户检查积水情况;社区里,志愿者翻盆倒罐,清理每一个可能孳生蚊虫的卫生死角;城乡处处可见党员干部与群众并肩作战的忙碌身影……一场群防群治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攻坚战在中山全面展开。

8月22日,在南头镇北帝社区的街巷中,一支特殊的“送礼品小分队”正冒着酷暑穿梭于居民家中。“您家这段时间都保持得很好,没有看到有积水的地方!”工作人员边递上食用油边为居民点赞。这一幕,正是中山市近期巩固拓展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成果的生动缩影。
市委召开会议高位部署
8月21日,市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视频连线各镇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常委会会议精神,听取我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市委书记郭文海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持续深入落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巩固拓展防控工作成效。
会议指出,要久久为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结合实施“百千万工程”,持续组织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利用周末时间全面攻坚卫生黑点,打造干净整洁城乡面貌。
创新做法:打通防控最后一米
中山各镇街迅速响应,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入户宣传和蚊虫消杀等专项行动。其中,南头镇在防控工作中探索出创新方法,推出爱国卫生运动“积分+”活动,有效激发了居民参与热情。8月22日,北帝社区开展第二阶段“积分+”礼品上门派发活动,让防蚊奖励更有温度。

令人欣喜的是,第一阶段未达标的居民在第二阶段实现了“逆袭”。他们不仅坚持每日清理自家积水,还主动扩大清理范围,将房前屋后、公共区域也纳入日常清理范围。
这种“居民自觉参与”的生动景象,正是社区“积分+”活动成效的最佳印证。小小的礼品,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
“清积水、灭成蚊、防叮咬,一起防控基孔肯雅热……”在东区街道,除了入户时发放倡议书和宣传册,社区还通过小型宣讲会、网格群推送知识、流动播报、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形式,用尽一切渠道向群众普及“两热”防控和环境卫生知识。
此外,东区街道还开展“敲门行动”,由该街道干部职工、社区人员、疾控人员组成的入户队伍,昼夜兼程,挨家挨户帮助居民检查积水容器。据统计,本周东区街道累计入户1.6万户,清倒积水5300余处,派发宣传折页、蚊香片等2万余份。
针对蚊虫易孳生的重点区域,东区街道各社区建立卫生黑点台账,制定“清单式”整改计划,本周共出动工作人员、志愿者近3000人次,清理卫生死角和孳生地500余处、垃圾200余吨,辖区环境焕然一新。
跨市行动:中山珠海联合消杀
作为与珠海交界的镇区,坦洲镇创新开展珠海中山联合消杀行动。两地组织专业消杀队伍,对西岸香畔、锦绣明珠花园等中珠交界地带开展了针对性应急消杀作业,消除了防控真空地带。其中,坦洲消杀队伍出动20人,烟机5台,机载超低容量16车次,药物50公斤。

坦洲镇坚持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在全镇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场覆盖广泛、精准投药的下水道吊驱蚊药包专项行动,将防蚊灭蚊工作落实到“最后一米”。
为持续巩固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成效,坦洲镇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周末丝毫不松懈。数据显示,仅8月23日一天,坦洲镇就出动人员2401人次,发放宣传资料6022份,清理蚊媒孳生地1992处,清运容易孳生蚊虫的生活垃圾约98.1吨。
在十四村社区,工作人员联合该镇综合执法局出动挖掘机1台,平板车3台,清拆位于芳草街的破旧建筑物3间,清拆面积约300平方米,清运砖渣垃圾约20吨。
全民参与:构建科学防控体系
三乡镇在防控工作中总结出“清、杀、防、宣”四步工作法,系统推进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
8月23日,三乡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统一行动,全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村居、商户及广大居民共同参与。
截至目前,三乡镇累计共出动超2万人次,消杀覆盖面积超289万平方米,派发防控宣传单张超9万份,形成了“干部带头、群众响应、全民动手”的群防群控格局。
8月23日,南头镇持续在全镇范围内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该镇领导带领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并肩作战,深入房前屋后、公园绿地、闲置地块等重点区域,发挥绣花功夫,共同打造干净整洁的社区环境。
五桂山街道结合“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再强化、再提升。8月23日,该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带头组织党员干部及志愿者下沉村(社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此外,五桂山街道还加快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通过对房屋本体及周边环境进行系统整治,实现农房风格与村庄风貌统一美观,有效提升各村的人居环境和村庄整体卫生水平,以人居环境改善助力疫情防控大局。
从专业队伍的精准消杀到千家万户的翻盆倒罐,各镇街均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防控工作,中山正在构筑一道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程管控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防线,守护着每一位市民的健康与安全。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