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从生产线到防疫线,打开制造业强市的“另一面”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付陈陈 发布:2025-08-02

晨光刚漫过南头镇的厂房房顶,TCL空调器厂区的消杀人员已踏着露水出发;小榄镇光阳电器的花圃间,企业党支部书记库夕汝仔细地将积水的花盆托盘轻轻翻转;榄菊集团的物流仓库前,装载着驱蚊物资的货车正缓缓驶出,一场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全域驰援行动,随着车轮的转动铺展开来……

盛夏的中山,蝉鸣与高温交织,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两热”)疫情防控战也进入了关键时期。作为制造业大市,中山各大企业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投身防控一线。从厂区车间的精细防控到社区一线的驰援行动,从本土龙头的专业担当到商协会的联动聚力,这份沉淀多年的“制造力”正悄然转化为守护家园的坚实屏障,书写着一座城市的担当与温度。

黄圃镇爱心企业捐赠防疫物资助力“两热”防控。通讯员供图

经营管理:
从制造到防控的“防疫精度”

从生产车间到防疫现场,中山企业用“制造力”锻造的精细化、高效化能力,为防控筑起第一道“精度防线”。

小榄镇的光阳电器,将防控细化到了每一寸空间。走进厂区,绿化带的积水被及时清理,花盆托盘逐一翻转倒扣,连饭堂排水槽的残渣都清理得干干净净。“蚊子是病毒载体,多一分细心,健康就多一份保障。”公司行政部副经理陈静芹介绍,除了每日“指尖防疫课堂”推送防蚊知识,企业还组建专项小组开展“翻盆倒罐”行动,自主购买灭蚊烟雾机替代高价专业服务,每周消杀让车间蚊子“明显减少”。

企业工作人员在生产区域喷洒灭蚊药。记者 文波 摄

南头镇的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则以“三班联动”模式刷新防控效率:早班专攻车间设备缝隙,中班清理卫生间茶水间,晚班负责外围绿化带,过去七天累计320人次消杀,连大型绿植旁的灭蚊灯、窗户上的纱帘都成为“标配”。“南头镇是我们自己的家,卫生做好了大家才能过得更好。”人力发展部宿环主管刘静说,企业还组织志愿者参与公共区域清洁宣传,将防控责任从“厂区内”延伸到“家门外”。

企业工作人员清理积水。通讯员供图

黄圃镇的新环机电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更是将环保企业的专业素养融入防疫实践中。除了聘请专业人员对厂区进行药物消杀,他们为宿舍床铺统一悬挂的蚊帐、夜间点亮的驱蚊灯,都恰似为员工撑起的“隐形保护伞”。“参加完镇里的防控会议,群里立刻就分工完毕”,这种高效响应背后,是企业对员工生命健康的深切关怀。

企业担当:
从保供到捐赠的民生温度

如果说企业的“自治”筑牢了防疫的“微观防线”,那么以榄菊日化为代表的本土龙头企业则以“大爱”之举,将防控责任延伸至更广阔的公共空间。

作为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老牌劲旅”,榄菊日化在疫情中展现出“专业+速度”的硬核担当。7月24日,得知镇区需集中采购驱蚊产品,集团董事长骆建华当即指示“以最优惠价格供应优质产品”;次日,销售团队加班加点,一车车榄菊杀虫剂火速驰援一线。

企业防疫物资火速驰援一线。通讯员供图

“我们不仅送产品,更送技术。”科创中心总监廖国栋说,集团制定的《基孔肯雅热、登革热防控现场驰援方案》落地后,专家团队深入南头镇民安社区,从“清除积水容器”到“科学使用蚊香”,手把手教居民防蚊;在公共区域,超低容量喷雾消杀与杀蚊幼剂撒施双管齐下,用“制造级”专业切断传播链。

这份专业更体现在对弱势群体的牵挂里。7月26日,榄菊通过小榄镇红十字会捐赠660套防蚊爱心包,覆盖在册困难家庭。“我们上门指导使用蚊香、驱蚊剂,就是想为这些家庭织牢防护网。”品牌传播中心负责人说。从保供应到优服务,从社区到家庭,榄菊用行动证明:制造业的价值,不仅是创造经济增量,更是守护民生温度。

商协聚力:
从个体到社会的联动交响

当个体企业的“微光”汇聚成星河,中山商协会的联动则让“制造力”突破单一主体,形成更广阔的社会合力。

8月1日,南头镇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仓库里,两批“暖心物资”格外醒目:中山市女企业家协会捐赠的150箱榄菊杀虫气雾剂、400袋飞彪杀虫颗粒剂,堆叠成整齐的“防护墙”;南头镇商会妇联筹集的9600元善款,化作一线人员急需的藿香正气水与风油精。“我们发动全体会员捐资捐物,后续还将奔赴全市镇街支持抗疫。”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张晓玲的话,道出了商协会成员的共识与决心。

中山市女企业家协会捐赠一批防疫物资。通讯员供图

翠亨新区(南朗)工商联(商会)的速度同样令人赞叹:半天内30多家会员企业响应,3万盒蚊香、7000瓶驱蚊液迅速集结,通过街道防控小组精准分配到一线。“我们既倡议企业做好内部防控,又主动对接需求发起捐赠。”工商联主席卢齐荣说,这些物资不仅补充了一线储备,更让“制造力”转化为“社会凝聚力”。

翠亨新区工商联捐赠一批防疫物资。通讯员供图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这是中山制造业“硬实力”的体现。而这个夏天,企业与商协会的守望相助,让“制造力”不再是冰冷的经济指标,而是守护生命健康的温度、社会共治的合力与城市精神的传承。

当制造力与守护力同频共振,中山正用行动诠释:一座制造业强市的真正高度,不在于创造了多少经济数据,而在于能为每一个普通人撑起多少希望与安宁。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