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8月来中山影视城别错过话剧《中山先生》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见习记者 方馨娉 发布:2025-08-02

故事在孙中山先生的深沉独白中徐徐铺展,台下观众跟随演员的表演,仿佛回到了那个风雨如晦、救亡图存的年代。8月2日,2025年文化赋能“百千万工程”原创文艺精品演出巡演首场启幕,聚焦孙中山先生传奇人生的话剧《中山先生》在中山影视城罗马剧场演出。

8月2日,话剧《中山先生》在中山影视城罗马剧场演出。记者 罗杨鸿 摄

8月份起,话剧《中山先生》将在“网红”文旅打卡点中山影视城演出8场,将成为人们游览中山影视城时不可错过的文化体验。这也是文艺IP与旅游场景深度融合、培育演艺新空间的生动实践。

文旅+文艺IP成潮流趋势

近年来,中山“文化兴城”建设成效显著,文艺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尤其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如何构建更多元的文化消费场馆,以满足群众和游客不同消费场景的文化需求?中山“网红”打卡点中山影视城积极探索,打破场地局限,引入精品佳作,构建多层次演艺生态,推动演艺场景“破圈”,助力经典作品“出圈”。

在北京,北方昆曲剧院将昆曲《游园·惊梦》搬进300余年历史的正乙祠戏楼,借助古戏楼的多层构造打造多维度舞台空间,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在上海,沉浸式音乐剧《小城之春》以600年历史的集贤坊·知府楼为演出场景,观众穿梭于实景院落,在百年老墙与青石板路间与剧中角色同行,实现历史场景与剧情的无缝衔接……这些案例表明,文艺IP与特色场景的结合,能释放出1+1>2的能量。

在中山,话剧《中山先生》搬进中山影视城,观众既能在沉浸式表演中感受孙中山故乡的文化特色,又能在演出后就近走进实景加以体验。作为“中国十大影视城”之一,中山影视城坐落于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核心地带,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翠亨村、辛亥革命纪念公园等红色景区相邻,本身就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其内部的民国街巷、欧式建筑、岭南院落等景观,与话剧《中山先生》的历史背景高度契合,能天然营造出穿越时空的沉浸感,让观众在观剧时自然代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话剧《中山先生》搬进中山影视城,观众可以在沉浸式表演中感受孙中山故乡的文化特色。记者 罗杨鸿 摄

这种场景优势带来的,是历史与现实的深度对话。无论是专程为剧而来的观众,还是游园时偶然驻足的游客,都能在戏里戏外追寻孙中山从翠亨少年到时代领袖的成长足迹,感受其沐风栉雨的人生与百折不挠的精神。而观剧后重游周边景区的体验,更让艺术余韵与历史感悟相互叠加,形成持续深化的情感共鸣。

这种融合对文旅发展的推动同样显著。一方面,演出为中山影视城注入文化内核,让景区从观光场所进一步向文化体验空间靠近,丰富了游客的行程内容,有效拉长文旅消费链条;另一方面,景区的实景氛围与配套服务,又为话剧提供了超越传统剧场的传播场景,帮助文艺作品突破传播边界。

“影视城的建筑风格、文化内涵与话剧《中山先生》高度契合,而这一题材也贴合影视城爱国主义教育及研学实践的需求。”中山影视城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影视城已形成“旅游观光+影视拍摄+旅拍写真+研学教育”的复合业态,话剧《中山先生》的常态化演出将与这些业态深度联动,为游客带来“观剧+体验”的多元文旅享受,实现文艺传播与文旅发展的“双赢”。

话剧《中山先生》演出剧照。记者 罗杨鸿 摄

1米距离,让艺术走近大众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与大众的连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小剧场、演艺新空间演出场次首次突破20万场,较2023年增长13.21%。和地标性、专业性的大型演艺场馆相比,中小型艺术剧场具有小而美、沉浸式、社交化的特点,基于此,也更易贴近大众的日常生活。

据中山影视城相关负责人介绍,罗马剧场的千平阶梯式场地可容纳500人观演,环形设计确保每位观众都能获得良好视角。同时,配备高清LED大屏、专业音响系统、智能灯光调控等多媒体设备,兼具功能性与场景美学,为沉浸式观演创造了条件。

“小舞台”带来的“近距离”,是这场演出最独特的魅力。话剧《中山先生》制作人、导演,中山火炬歌舞团艺术顾问杨春荣坦言:“影视城的舞台虽小,但观众与演员距离仅1米左右。这既让观演更具互动性和沉浸感,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要求。演员需深入挖掘内心戏,仿佛在与眼前的观众对话。”为此,剧团针对场地特点调整了剧情与表演细节,让观众可以近距离捕捉演员的细腻表演和内心情感,从而与剧中人物、故事内核形成深度连接。

话剧《中山先生》演出剧照。记者 罗杨鸿 摄

“我们希望通过艺术演绎,让观众真切感受孙中山精神的内涵。”杨春荣特别提到,“尤其是青少年观众,希望剧中孙中山先生面对逆境、失败所展现的坚韧不拔的战斗精神和意志力,能成为他们成长中的榜样。”当观众与舞台的物理距离缩短,与艺术的心理距离也随之拉近,艺术感知力自然得到提升。

曲高和寡,妙伎难工。歌舞剧、话剧等高雅艺术改编后“轻量化”走进中小型演艺空间,是贴近最广大群众的一种自我革新。同时,通过为普罗大众提供近距离、沉浸式、互动性的观演体验,艺术自身也在培育潜在市场、积蓄可持续发展的力量。话剧《中山先生》巡演选址中山影视城只是一个缩影,而高雅艺术的自我革新,长此以往或将推动美育普及,培育大众文化消费习惯。

话剧《中山先生》演出剧照。记者 罗杨鸿 摄

正值暑期,中山影视城的游客来自全国各地,话剧《中山先生》在这里演出,是对游客最好的馈赠,也将让这一文艺IP传播得更久、更远。

视频出品:中山日报社喜乐工作室
编导:梁绮娜 廖薇
出镜:梁绮娜
视频摄制:罗杨鸿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查九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上半年中山空气质量排名全国第13
原创 10600人浏览   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