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读|全城集结,抗疫线上的青春防线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陈雪琴 发布:2025-07-30

盛夏时节,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防控攻坚战骤然打响,一场关乎群众健康的“急难险重”考验摆在面前。市委精准部署、靶向动员,向全市青年发出“守护家园”的集结令。从团市委发布倡议书吹响集结号,到各级党组织精准引导青年力量嵌入蚊媒排查、社区宣传、重点消杀等防控链条,1.5万名中山青年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迅速构筑起覆盖城乡的“青春防线”。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巷,用专业回应需求,在急难险重的考验中,书写着新时代青年“敢担当、善作为”的成长答卷,更让青春力量成为基层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黄圃镇大学生逐户上门开展防蚊宣传。 记者 罗杨鸿 摄

青春集结:超万名青年投身“两热”攻坚战

面对“两热”防控的严峻形势,市委立足全局、精准部署,以“靶向式”动员凝聚青春力量,通过团组织体系层层联动,将防控指令转化为具体行动指南,确保青年力量精准对接基层防控的关键节点与薄弱环节。

7月25日,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发布的《青春集结共护家园——致全市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参与基孔肯雅热防控的倡议书》,如一声集结号,迅速唤醒了全城的青春力量。超万名青年闻令而动,他们深入背街小巷、房前屋后,对卫生死角进行集中清理,确保“两热”疫情防控工作不留死角。同时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科普讲座等方式,引导群众养成“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的习惯,将自我防护意识播撒进千家万户,为全市织密疫情防控网、阻断疾病传播链条注入了鲜活动能。

倡议发出后的首个周末,共青团中山市委员会书记熊定鹏便带队深入南头镇民安社区、南城社区,与当地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等,开展基孔肯雅热防控志愿服务活动,用实际行动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实屏障。

东区街道青年清理积水。 图源中山青年公众号

这股青春热潮也迅速席卷全市各镇街:东区街道青年聚焦顽固性积水、下水道堵塞等重点难点,通过微信工作群与纸质登记表建立问题清单,实现全覆盖排查与清单化管理;中山港街道不仅组织青年志愿者、青年突击队冲锋在“清积水、灭蚊虫、广宣传”一线,更创新发动快递、外卖从业者组建“火工蜂行者”志愿队,让双语防控手册随日常配送走进千家万户,同时联合消防队青年突击队开展“敲门行动”,将防控触角延伸至每个角落;石岐、南区、东凤等镇街的青年同样迅速集结,走家串户倒积水、做宣传,在各自辖区构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控壁垒。

从农贸市场里细致发放的宣传单与蚊香,到用视频演示翻盆倒罐的科普瞬间,再到沿着闲置地清理卫生死角的默默付出,这群年轻人将“战场”设在了最贴近民生的角落。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无数个脚踏实地“小行动”织密了蚊媒防控的基层网络。大家看到的也不仅是新生代对责任的承接,更是一种信念的传递,守护家园,从来都不是某个人的事,而是每个“我”的行动汇聚成的力量。

青春攻坚:在行动中淬炼青年担当

7月30日上午,黄圃镇的街巷里弄便响起了青春的应答,在镇团委书记陈衍芳的带领下,十几名平均年龄20岁的大学生,组建成大学生“两热”防控突击队。他们分成不同小组,逐户排查积水、宣讲防蚊知识,真诚的话语映照着中山青年向险而行的责任担当。绿色标识代表入户宣讲的完成,红色标识则提醒着未覆盖的盲区,这一枚枚小小的贴纸,既是工作进度的标记,更是责任划分的坐标。

宣传单页上,登革热与基孔肯雅热的防控知识被标注得格外清晰,而比文字更有力量的,是他们弯腰查看院落积水缸的认真,是蹲身清理花盆托盘积水的细致,更是将防控细节反复叮嘱给居民时的耐心。陈衍芳介绍,为做好“两热”疫情防控工作,黄圃镇大学生协会、各村(社区)大学生联谊会积极响应上级号召,已动员团员青年、返乡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参与防控超1000人次。

黄圃志愿者清理花瓶中的积水。 记者 罗杨鸿 摄

 数字不再冰冷,是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展示的青年担当。

“您家阳台的花盆托盘里有积水,得及时倒掉,这可是蚊子产卵的‘温床’。”19岁的王雄伟、冯恺彤、罗子晴三人,在三社区松排路周边重复着这样的提醒。30摄氏度的高温下,黄马甲也格外显眼,汗水涔涔的脸颊,是他们不懈怠的证明。“虽然工作人员告诉了我们入户要点,但是到了现场才知道,防控要从每一个积水点、每一次耐心讲解做起。”罗子晴说,刚开始入户时,有居民觉得“小题大做”,但通过我们耐心讲解,甚至拿出视频给他们播放,才逐渐打消了他们的疑虑。他们也在理解与被理解中,用青春的声音,让更多居民知道“两热”疫情防控的重要性。

作为基孔肯雅热防控的重点镇街,南头镇的青年志愿者同样在行动。大学生刘宇锋和队友们手持手电筒,在居民家中的水培植物旁驻足,他们不仅检查蚊虫踪迹,更认真统计幼虫与积水数据,为布雷图指数的计算提供基础。而火炬青年志愿队的微信群里,不断弹出的响应消息与新成员加入的提示,更印证着青年的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当一份责任被主动分担,便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群人共同守护家园的信念。

青春启示:“敢担当、善作为”铸就青春底色

当“两热”疫情防控攻坚战场与青春力量相遇,一群大学生志愿者正以专业所长回应社会所需,在“被需要”的价值感中积攒成长经验。

准大二新闻专业学生王雄伟,在参加志愿服务的前一天,还与另外一名大学生,共同编辑了一篇有关于青年大学生开展“战蚊”的微信公众号推文。“原来镜头不仅仅是记录,它被赋予了更多含义。”王雄伟坦言,这不仅发挥了专业所长,更扩大了宣传覆盖面,可以带动更多人行动起来。此外,他还计划与其他同学,参与更多宣传视频拍摄,从不同角度解读防蚊灭蚊要点。这其中,每一份创意都将“需要”转化为“行动”,让青春力量在传播中落地生根。

在南头镇参与“两热”疫情防控的“00后”大学生黎思琪,则以数字技能架起沟通桥梁。作为信息时代的原住民,她敏锐捕捉到线上传播的潜力,将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从线下宣讲延伸至云端。在相关部门支持下,那些兼顾趣味与实用性的公众号推文、短视频,通过微信群传播给广大居民,让这“老少皆宜”的科普宣传成为连接青年与居民的纽带,也彰显了新生代青年的价值。

南头镇青年积极参与疫情防控。 图源中山青年公众号

对他们而言,从校园的象牙塔踏入社会这个广阔课堂,收获的远不止专业技能的锤炼。

“我在一次次上门走访中,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冯恺彤坦言,自己是个性格内向的人。近来天气多变,频繁降雨时,许多居民会主动邀请他们进屋避雨,丝毫不介意他们脚下带进来的泥水,这份不加设防的善意总让她心头暖暖的,真切体会到被照顾的温情。

当然,过程中也并非全是顺意。偶尔会遇到对情况不了解的居民,不仅吃了闭门羹,还可能遭遇不太友好的态度。但冯恺彤发现,只要沉下心来耐心沟通,多数问题终究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段经历也让她和同伴们深深体会到基层工作者的艰辛。更宝贵的是,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他们渐渐摸索出与不同年龄段人群沟通的门道。该用怎样的口吻、何种方式交流才能更顺畅,这些实实在在的成长,都成了这场志愿服务活动赠予他们的独特礼物。

“看到年轻人这么积极,我们打心底里高兴。”陈衍芳的感慨道出了群众的心声。清晨八点半到十一点的志愿服务时间里,这些年轻身影的活力与热忱,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完成任务”,化作对“社会需要”的主动担当。在“两热”攻坚的一线,他们以专业回应需求,以真诚收获成长,让“敢担当、善作为”成为青春厚重的底色。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林志强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中山开展储备土地环境清理与蚊虫消杀
原创 18379人浏览   2025-07-29
今年上半年中山市GDP增长3.4%
16725人浏览   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