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下午,中山市南头镇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的办公室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大屏幕上,一张动态更新的辖区地图正闪烁着密密麻麻的光点——红色标注着出租屋,蓝色代表厂企,绿色是“三小场所”,每个光点旁都悬浮着一串数据:房屋面积、居住人数、最近消杀时间……这是南头镇将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数据库地图”,也是疫情防控的“智慧大脑”。

“你看这里,将军社区第三网格的出租屋密集区,要安排多些消杀力量和下沉干部。”网格和大数据事务中心主任张文聪指着屏幕上的一块区域,鼠标轻点,一栋出租屋的详细信息立刻弹出:共3层12间房,住着7名外来务工人员,上周三曾进行过一次灭蚊消杀。“有了这些数据,入家入户不再是‘瞎转悠’,灭蚊消杀也能盯着‘重点区’走。”
这场“数据革命”,正让南头镇的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效率大幅提升。张文聪介绍,早在防控初期,镇上就启动了“数据上图”工程:网格员在厂企、出租屋、“三小场所”和住宅等场所的基础上,挨家挨户采集房屋积水、边角地、卫生黑点等情况,这些都被录入“粤平安”综合网格系统,最终转化为地图上可追溯、可分析的光点。
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指挥部驻南头工作组的工作人员回忆起不久前的一次紧急处置:“一位刚到南头的流动人员检测呈阳性,他说不清具体住址,只记得附近有个菜市场。”情况紧急,指挥部立刻通过“粤平安”系统调取该人员的身份信息,结合菜市场周边的出租屋登记信息,短短15分钟就锁定了其居住的楼栋。“系统同步调度了网格员、消杀队和医护人员,半小时内完成入户排查、环境消杀和密接人员管控,把疫情扩散风险降到了最低。”
在将军社区,网格员李姐拿着平板电脑走在巷子里,屏幕上是系统推送的“今日任务清单”:3户新入住家庭需登记信息,2处低洼地要复查积水情况。“以前凭记性跑,现在系统‘指哪打哪’,心里踏实多了。”她笑着说,指尖在屏幕上轻轻一点,刚完成的一户登记信息便实时上传,大屏幕上对应的光点随即闪烁了一下,仿佛整个社区的防疫网络,又拧紧了一颗“数据螺丝”。
从“人找数据”到“数据找人”,从“经验判断”到“科学决策”,南头镇用数据库为网格化管理插上了翅膀。在这场与疫情的赛跑中,精准、高效的“智慧防线”正越织越密,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平安。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魏静文 三审 苏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