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为何传播速度如此快?专家详解
栏目:推荐 来源:南方日报 发布:2025-07-26

这个月,不少广东人听说了一个名字拗口的疾病——基孔肯雅热。

7月23日,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孙阳在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称,广东省基孔肯雅热疫情仍处在高位平台期,疫情形势还相当严峻。7月25日20时,根据佛山各区卫生健康局发布的情况通报,佛山全市已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4017例。中山、茂名疾控发布提醒,该市部分区域存在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7月18日,澳门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该病例曾有佛山顺德旅居史,为澳门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

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就蚊媒传播疾病基孔肯雅热发出警报,提醒各国做好应对准备,避免疫情大规模暴发。

基孔肯雅热是什么病?为何传播速度如此快?普通人有无办法自行判断感染情况?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预防关键: 
 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感染病中心首席专家蔡卫平说,作为一种以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症状有发热、关节疼痛和皮疹,目前治疗以对症为主,既无特效药,也无疫苗。

每年入夏后,尤其是下雨过后,因为积水增多,所以蚊子滋生速度变快,此时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传播风险就会增大。

“此时若有输入性病例,再加上人群普遍易感等因素,就容易引起病毒扩散。”蔡卫平说。

“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传染病防控领域首席科学家何剑峰说,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大家无需恐慌,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

 人群普遍易感: 
 以“人—蚊—人”方式传播 

在发现了基孔肯雅热病毒后,科学家开始对其开展研究,最终搞清楚了它的传播特点——不会“人传人”,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蔡卫平称,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以“人—蚊—人”的方式循环,人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2—5天可产生高滴度的病毒血症,被白纹伊蚊叮咬后,白纹伊蚊便可能受到感染,若再叮咬其他人,便有机会将病毒传播。

为何本轮疫情传播速度快?专家分析与蚊媒密度有关。

每年入夏后,广东地区蚊子开始生长,尤其是下雨过后,蚊子生长速度更快,此时若有输入性病例,就容易引起病毒扩散和传播。

十年来,广东没有经历过较大规模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播,人们体内缺乏对该病毒的抗体,这就意味着,几乎所有人皆是易感人群。

“有些人因为抵抗力弱,被携带病毒的白纹伊蚊叮咬后发病,有些人则是隐性感染者。”蔡卫平说,整体上来说,基孔肯雅热病毒潜伏期多为3—7天。

从过往的经历来看,基孔肯雅热多数患者为轻症,大约会在1—2周内康复,只有极少数情况下,该病会导致出血、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从本轮疫情发生情况来看,情况亦是如此。7月23日,佛山顺德区第三人民医院(北滘医院)呼吸与感染科主任万水春介绍,当前住院患者均为轻症,超95%患者可在病程第7天痊愈出院。

 登革热“近亲”: 
 医疗机构以对症治疗为主 

许多人可能没听过基孔肯雅热,但是或多或少接触过它的“亲戚”——登革热。

事实上,首次从坦桑尼亚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出这种病毒时,也曾一度被认为是登革热,直到血清学和病毒学研究证实它是一种新发现的甲病毒,才被命名为基孔肯雅病毒。在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共同流行的地区,常有人同时感染两种病毒。

“传播途径完全一样。”何剑峰称,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

佛山市顺德区乐从医院,是佛山定点收治机构里病人最多的一家医院,有400多名基孔肯雅热的患者在院治疗。乐从医院院长陈锦泳介绍,收治患者有以下三点特征:

发热:体温一般以中低热为主,小部分有高热,通常在2天到3天内退烧。

皮疹:一般起病第1天到3天出现,主要分布在躯干、四肢、面部、手掌等地方,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逐渐消退。

关节疼痛:多数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疼痛以肿痛为主,相对比较剧烈,但缓解速度也比较快。

当前,不管是登革热还是基孔肯雅热,医学界目前主流的治疗方式是对症治疗,既无特效药物,又暂无疫苗可预防。

蔡卫平介绍,临床上对于一些高热病人应先采用物理降温。有明显出血症状的患者,要避免酒精擦浴。可使用非甾体消炎药,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类药物。对于一些关节疼痛较为严重者,可使用镇痛药物;若感染者出现脑膜脑炎,则需要使用甘露醇、速尿等药物降低颅压。出院后,关节疼痛或活动障碍者可进行康复治疗。

 链接: 
 防控基孔肯雅热广东在行动 

7月24日,广东已发布倡议,号召全省居民行动起来,参与每日三分钟清除积水,不给蚊子产卵孳生机会,还提醒居民若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疑似症状,需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流行病学史。

“没有积水就没有孑孓(蚊子的幼虫),没有孑孓就没有蚊子,没有蚊子就不会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蔡卫平说。

何剑峰表示,预防基孔肯雅热的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和防叮咬。

什么人容易招惹蚊子?

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称,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人(较肥胖人士、呼吸频率快的人)、新陈代谢快的人(孕妇、小孩、运动员或者年轻男子)和散发特殊气味的人(不洗澡的人、有浓厚体味的人)。

“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一般在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陈晓光提醒,如果外出旅行或者锻炼,一方面尽可能穿一些长袖的、浅色的衣服,因为根据蚊虫的视觉原理,深色的衣服更容易被蚊虫定位;另一方面,还可以涂抹一些驱避剂,保护自己不受蚊虫的吸血叮咬。

居民能否自行判断是否感染病毒?万水春称,目前没有自测办法,个人若出现发烧、关节疼痛、皮疹三大主要症状之一,需要到医疗机构开展检测,一旦确诊为感染者,不建议居家隔离治疗,建议到医院住院治疗,做到早隔离早治疗,才能避免更大范围的传播。


编辑 陈家浩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

省中运田径赛收官,中山军团揽5金
原创 9945人浏览   2025-07-24
定了!事关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
9429人浏览   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