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三乡镇副镇长黄基沿的当天,正午的烈日炙烤着改造一新的三乡大道,他正沿着人行道仔细察看道路两旁的改造成效。额角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浸透了衬衫领口,他也没放慢脚步。

作为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黄基沿统筹推进重点项目攻坚,推动建筑业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完成三乡大道改造等项目;促成21家强村公司成立,2024年带动村集体创收超3200万元。在其有力推动下,三乡镇成功入选“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雍陌村、塘敢村等9个村居跻身省级典型村,2024年更是获评广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
重点项目攻坚破局
推动城乡连片升级
宽阔的路面上,车辆川流不息;路旁的草地绿意葱葱、芳草如茵;沿线房屋外立面整洁美观……经过前期改造升级,三乡大道沿街商铺的外立面风格统一,与整条街道的环境相得益彰;绿化环境也得到极大改善,新增的绿植不仅美化了道路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宜人的休闲空间;道路空间经过重新规划和优化,交通更加顺畅,行人和车辆的通行更加安全便捷。
三乡大道是连接广澳高速、深中通道的交通动脉,也是中山的“南大门”,道路两侧曾经被杂乱的铁皮房、废品收购站等违章建筑占据。黄基沿深知,这条路不仅是交通要道,更是镇街“门面担当”。对此,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等单位的支持指导下,三乡镇积极发动央企、市企、镇企、民企形成合力,高质量完成三乡大道改造提升。其中,中铁一局深度参与三乡大道全线施工建设,中山投控集团积极参与沿线农房风貌管控提升,沿线14家厂企主动退让厂区空间,三乡古典家具行业协会助力绿化升级……
为抢工期、保质量,黄基沿带头践行“党员干部全员攻坚”承诺,与市镇村干部一起带领45名技术员、300名工人开启“百日攻坚”行动,国庆假期7天始终坚守一线,最终用100天完成了10个月的工程量。如今的三乡大道,人行道拓宽4.5米,新增绿化12万平方米,路畅景美的“南大门”已然成型,其中英东亭风貌提升项目更是入选2024年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范例。

这样的“攻坚速度”在三乡并非个例。西山布匹市场曾是三乡镇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布匹销售集散区,二十余年来聚集近200家“低小散乱”作坊式店铺,长期以来存在消防安全、环境治理、产业低端三重困局。三乡镇将其纳入“工改”重点项目,创新“三线工作法”——政策宣讲、矛盾化解、服务保障全在一线,“一家一策”破解动迁难题,仅用10天就完成近200卡铺位清退工作,释放115亩产业发展空间。黄基沿说:“越是难啃的骨头,越要拿出钉钉子精神,群众看的是行动,盼的是实效。”
以强村公司为引擎
推动镇域经济跃升
“乡村振兴,关键是让村集体强起来、村民富起来。”黄基沿始终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抓手。他牵头指导全镇17个村(社区)制定“一村一方案”,推动成立21家强村公司,构建起“5家资产经营型+16家社会服务型”的强村公司发展格局,2024年带动村集体创收超3200万元,让“强村富民”从愿景变为现实。
在雍陌村,黄基沿指导村里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的特色路。他推动采用“市属国企+镇属企业+村集体”模式,构建起市镇村三级联动共建强村公司机制。该公司盘活古村闲置资源打造金宿级民宿“美宿・雍陌”;通过改造提升村内古旧建筑、公共空间等40多个点位,引入餐厅、咖啡店、文创店等新业态,实现“古村活化”与“产业焕新”双赢。数据显示:2024年,雍陌村接待游客超67万人次,村集体和村民增收约200万元,成功摘得“广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称号。
塘敢村的蝶变则印证了“农文旅融合”的活力。黄基沿鼓励村里以强村公司为纽带,统筹300余亩农地,打造“仙萝田园”综合性园区,打响“塘敢萝卜”区域品牌。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展研学旅游,该村游客量两年增长212%,带动了乡村游、研学游、亲子游、农耕体验游等多元业态蓬勃发展。
“乡村发展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黄基沿说,三乡镇农文旅资源丰富,要深挖潜力构建长效“造血”机制,让乡村振兴的动能持续涌动。接下来,三乡镇将紧扣“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以整体规划、连片打造为思路,持续推进城乡形态连片升级;以“强村公司”为载体,通过整村规划、招商、运营,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凝聚多方合力,让“百千万工程”在三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编辑 袁凤云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吴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