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各地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宣讲活动,从声音艺术到诗声舞影,从非遗传承到航天科普,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搭建理论传播桥梁,让思政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理念走进基层、浸润人心。
江门蓬江:广播剧思政课
让精神养分随声入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文化自信,进一步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今年暑假,江门市蓬江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部精品广播剧思政课讲师团深入基层,开展了十多场别开生面的广播剧思政课巡讲活动。活动以声音艺术为载体,将经典剧目的感染力与思政教育的引领力相结合,为居民带来了一场场涤荡心灵、启迪思想的精神文化盛宴。
本次活动精选了《一片叶子》《绿水青山》《宋庆龄》《信念树》《永怀不忘》等多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广播剧作品,覆盖了生态文明建设、伟人风范、坚定信仰、家国情怀等多个维度。讲师们通过“听+讲+悟”的模式,引导听众从感人的故事、生动的对白和丰富的音效中感知人物情怀,理解理论政策,汲取精神养分,极大地增强了思政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广播剧这一兼具亲切感和想象力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理论宣讲的时空限制,将优质文化资源和思政教育内容直接输送到村居基层,丰富了暑期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尤其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富有教育意义的假期体验,有效拓展了文明实践的阵地与路径。
韶关翁源:诗舞绘兰韵
让发展故事直抵人心
近日,韶关市“风度有理”百姓宣讲活动翁源“兰韵知理”专场正式拉开帷幕,60余名村民围坐一堂,在诗声舞影中聆听发展强音。开场诗舞表演《尚同礼赞》中,学子们追忆烈士徐尚同的英雄事迹;《翁城孩子的诗》以童声勾勒乡土新貌,展现“古邑新韵,文雅翁城”的实践。
三名基层宣讲员带着泥土芬芳与发展温度的宣讲直抵人心。翁源县融媒体中心的何丽蓉讲述台湾商人曹德兴在翁源耕耘“兰花梦”的故事;翁源县委宣传部的陈仪生动还原抗倭名将陈璘的传奇人生,将英雄精神与当代奋斗相连;翁源县江尾镇人民政府的陈晓丽讲述网格治理下江尾镇的变化。村民们听得入神,纷纷感慨:“这讲的都是咱身边的变化!”
活动在舞蹈《雨后》中落下帷幕。此次宣讲活动通过艺术形式串联起历史与当下、个体与时代,既让红色基因、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更凝聚起翁源全县上下投身乡村振兴、共谋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为翁源县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动能。
茂名茂南:非遗故事会
让文化瑰宝融入生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9月6日晚,茂名市茂南区“油城故事会”非遗主题宣讲活动在站前街道籺村好心大舞台举行。活动以省级非遗茂南洪拳表演开场,相关领导分别为市、区级非遗项目及传承人颁发了牌匾及证书,激励非遗传承人继续守护好、传承好非遗瑰宝。
在非遗宣讲环节,6位非遗传承人用生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非遗背后的故事。茂南沉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潘翠婵,讲述了沉香从采撷到成型的匠心历程。阿朱家籺制作技艺市级非遗传承人朱志颖,分享了自身的创业经历以及在非遗传承中如何坚守“家乡味道”。茂名油页岩雕刻非遗传承人邵怡婷,介绍油页岩雕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这项技艺的独特魅力。茂南洪拳”市级传承人黄文灯、“茂南单人木偶戏”市级传承人周宏丽,将故事讲述、现场展示和观众互动相结合,让大家对洪拳和木偶戏的传承有了更深的认识。扎染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邓小艳,介绍了“扎染”创意内涵,并分享了相关公益项目经历,让更多人了解认识扎染、爱上扎染。
“油城故事会”作为茂南区委宣传部新打造的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品牌,通过非遗主题宣讲为群众带来文化盛宴,让非遗从展柜走向广场、从技艺融入生活,为推进茂南高质量发展和“百千万工程”注入持久文化力量。
江门鹤山:航天沉浸式宣讲
让科学精神扎根校园
9月15日,江门鹤山市举办“仰望蓝星,启迪梦想”——全国科普月暨航天科普思政教育主题活动,来自鹤山全市多所学校的200多名师生代表参与活动。活动创新采用“理论宣讲+沉浸观影+知识问答”的形式,打破传统宣讲模式,旨在将航天科普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让理论学习更具吸引力。
活动中,来自鹤山市教师发展中心的科普讲师以“共赴航天之约 点亮星辰梦想”为主题作了专题宣讲。科普教师循着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脉络,生动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零起步,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自力更生、接续奋斗,以30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创下举世瞩目的成就的故事,解读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勉励同学们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努力追求梦想。
随后,全体学生观看了影片《窗外是蓝星》。观影后,现场开展了有奖互动问答,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航天知识及载人航天精神的认知和感悟。此次活动构建起“听、看、答”融合的沉浸式场景,让宣讲可听可感可参与,既点燃了青少年的航天兴趣,也让科学精神与爱国情怀扎根。
编辑 陈家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