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中山分行:制造业贷款突破266亿!以金融“硬支撑”筑牢湾区制造
栏目:推荐 来源: 通讯员:郑媚 发布:2025-09-19

在粤港澳大湾区蓬勃发展的浪潮中,制造业作为区域经济的“压舱石”,正经历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深刻转型。截至2025年8月末,工商银行中山分行(以下简称“中山工行”)制造业贷款余额一举突破266亿元,本年度制造业贷款增长达54亿元,增速高达25.6%,远超全行贷款平均增速。这数据背后,不仅是中山工行金融服务效能的有力彰显,更是其紧扣广东省委提出的“制造业当家”战略,以国有大行担当,为区域制造业发展注入强劲金融动能的有力见证。

数据领航,结构性突破彰显担当

据了解,中山工行制造业贷款规模与增速实现增长,在金融支持制造业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该行制造业贷款占公司贷款比重超过50%,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高达56%,这一结构特点有效匹配了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在聚焦新质生产力领域方面,中山工行同样成绩斐然。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突破99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增至91亿元,较2023年增长30%。其融资覆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十大舰队”产业集群,为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同时,绿色制造协同推进,绿色产业贷款余额达213亿元,大力支持光伏组件、智能环保设备等低碳项目,助力制造业实现绿色转型。

创新驱动,服务模式从“输血”到“造血”

“技改专项金融包”破解升级痛点中山工行推出“粤融制胜·融工”技改品牌,针对企业数字化生产线改造的需求,提供期限3 - 5年的中长期流贷及5 - 10年设备购置贷款。灵活的还款方式覆盖了企业储备原材料、研发及技改升级的全周期,有效解决了企业在升级过程中的资金难题。例如,某智能家电企业获得10年期1.15亿元技改贷用于产线数字化转型升级,预计未来产能提升60%,实现了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的跨越。

“链式金融”激活产业生态截至当前,中山工行数字供应链融资余额达3.8亿元,行依托“工银e信”等平台,为8条产业链超50户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实现了核心企业信用跨级流转。以某生物制药龙头为例,其带动了5家小微供应商获得“无抵押”订单融资,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激活了整个产业生态。

跨境服务赋能“湾区智造”中山工行积极联动境外分支机构发放跨境融资1.78亿元,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技术合作。同时,试点数字人民币支付结算,降低了跨境交易成本,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了便利。

政银企携手,构建制造业赋能共同体

在推动中山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政银企三方紧密联动、协同发力至关重要。中山工行通过精准运用政策工具、搭建高效对接平台,为制造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政策工具精准落地中山工行积极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设备更新及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等国家货币性政策工具,协助7家企业合计30笔借据申报贴息贷款,累计申报金额约2亿元,使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约0.8%。这一举措有效减轻了企业的融资负担,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平台共建深化服务在市政府工改办、银协指导下,中山工行举办“联动聚合力 智造新未来”金融支持产业园区提质升级现场交流会,聚焦工改融资难题,搭建政、企、银对接平台。通过“一园一策”定制服务,创新推出“工改贷”“E扩快贷”等专属产品,为工业园区业主及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等全周期方案。活动触达超200家园区企业,为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企业蝶变,金融活水浇灌“智造”之花

在中山制造业向“智造”跃迁的进程中,金融支持犹如关键引擎,推动着企业破局前行、实现蝶变。以下两个典型案例,便是中山工行金融活水浇灌“智造”之花的生动写照例

专精特新“小巨人”成长记。中山某光学器件企业多年潜心研发打破海外技术垄断,资金链一度陷入紧张状态,中山工行积极为其提供8000万元“技改项目贷”支持,该笔融资期限长、利率低、还款方式灵活,助力企业产能迅速爬坡成功,抢占市场先机,使其在高端光学器件这片长期被海外巨头占据的领域中,实现产业自主,成功跻身单项冠军行列。

传统制造“焕新”样本中山某五金有限公司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长期面临着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以及人工成本攀升等诸多难题,一度深陷发展的泥泞,中山工行及时为企业提供“设备更新贷”金融方案,助力企业成功引进全自动生产线,人工成本降低30%,产品良率跃居行业前列,让传统制造企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实现了转型升级。

结语

“制造大市”到“智造强市”,工商银行中山分行以266亿元制造业贷款托举湾区产业脊梁。未来,中山工行将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让“工行力量”成为中山制造业当家的最强注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金融智慧和力量。

【通讯员】郑媚


编辑   冯淋  二审  王远扬   三审  赖友生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