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火炬高新区工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丨理论智库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谭华健 发布:2025-07-19

【开栏语】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正抢抓深中通道通车重大历史机遇,锚定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主阵地、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三大定位,加快建设“智慧创新生态 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产业新城,打造全国一流国家级高新区。

理论创新是发展之要。为进一步强化创新发展理论研究阵地,提供更多理论支撑,中山+火炬频道特别开设“理论智库”栏目,汇集各方理论研究成果,为高新区发展建言献策。该栏目首篇转发近期《中国高新区》杂志刊发的《中山火炬高新区工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有删减),敬请关注。

工业文化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在实现工业化进程中不断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制度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0年创办,1991年获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火炬高新区已建立了中山火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健康基地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市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产业集团,拥有国家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中国电子(中山)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等国家级产业基地,以及深中合作创新区等产业平台,集聚了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知名企业。

工业文化是火炬高新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在工业文化挖掘、工业旅游景点打造,工业文化传播、工业创新文化建设、工业理论研究等方面进行有益探索。

一、“工业+文旅”,激活工业旅游新消费

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人们对旅游资源理解的拓展而产生的一种旅游新概念和产品新形式。工业旅游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特别是知名工业城市和大企业,利用工业品牌效益吸引游客,提高工业产品的知名度。

在我国工业旅游已受到很多工业城市的重视。中山市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实施“文化兴城”五年计划,打造大湾区人文地标城市。火炬高新区是中山市创新发展的“主引擎”,集聚了一大批优质企业,充分挖掘工业文化是做强“火炬文旅”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火炬高新区发挥工业集聚的优势,在企业自身发展工业旅游的基地础上,进行重点扶持,助力工业旅游提质发展。火炬高新区现拥有咀香园饼文化博览馆、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中智药业石岐外感凉茶非遗文化馆、德羿瑞翔巧克力工场、百思途文旅工创园等一批知名的工业旅游示范点。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建成通车以来,火炬高新区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旅游景点内容升级、线路优化、活动策划等,使工业旅游景点成为“网红”,把“文旅流量”化为“消费增量”。比如,在“五一”系列文旅活动中,火炬高新区引导咀香园饼文化博览馆、厨邦酱油文化博览馆、德羿瑞翔巧克力工场等举行“匠心体验,集市行乐”工业旅游系列活动,设置“打酱油”“做杏仁饼”“DIY巧克力”等系列体验活动,让广大游客在工业旅游中感受工业文化魅力;火炬工业集团通过开展组织园区公益夏令营学员走进园区企业,以“工业+研学”,营造工业文化氛围。

二、“工业+传媒”,挖掘工业文化新亮点

火炬高新区聚焦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新能源等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目前全区产业门类齐全,培育出了明阳智能、康方生物、联合光电、通宇通讯等一批行业领军的高新技术企业。谋划“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三大实体产业园建设。火炬高新区拥有一批市领军企业、龙头骨干企业,国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等。多年来举办的“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等行业盛会,搭建了产业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有力提升了火炬高新区工业品牌影响力。

工业文化的亮点挖掘和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基于丰富的工业文化底蕴,火炬高新区加强与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的交流,发挥好全媒体的综合优势,在工业文化宣传方面形成“区宣传办——区工业主管部门—园区—企业”的完整架构,做到点面结合,充分用好报纸、电视、短视频、移动客户端等平台,推出一批高质量的宣传报道作品,向外界展示了“火炬智造”形象。同时,用好“健康与发展中山论坛”“大珩光电产业论坛”等大型论坛和专业展会,系统梳理园区工业发展亮点。用好中山+“火炬频道”、中山+“火炬国资”,“中山火炬发布”等平台,开设“火炬观察”“火炬造”“火炬营商”“火炬文旅”等栏目推荐火炬工业文化品牌,为传播和研究火炬高新区工业文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工业+院所”,推出理论研究新成果

2022年12月27日,《中山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规划(2022-2025年)》印发。《规划》提到,大力加强中山示范区创建和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与理论研究,推出一批具有中山特色和经验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专业化、定制化指导。推动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相互促进,加强模式总结和经验交流。

高校和研究机构、商会、学会、协会等在工业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火炬高新区充分用好区内的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中山火炬高新区商会、光电产业协会、光学学会等机构丰富工业文化理论研究。2024年11月24日,2024岭南学术论坛之“岭南文化的创造性继承和创新性转化”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举办,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揭牌成立。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搭建了工业文化研究平台,标志着中山工业文化研究与工业经济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研究院办公地点设在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内,可以更好地发挥高职院校的师资和专业研究力量,提升“香山工业文化”研究水平,尽快形成火炬高新区工业文化理论研究成果。

四、发挥工业文化在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人类在创造工业文明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造先进的工业文化,并逐步构建起整个社会的新的价值体系和道德规范,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工业文化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将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高新区在工业文化挖掘、研究、推广、应用中更应该起着引领作用。为此,火炬高新区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中应将工业文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统筹。

一是工业文化研究中既要关注“旧”,更要重视“新”。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工业旅游等形式,做好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工作,讲好老工业人的工业故事,传承工业精神。创新创业文化是火炬高新区工业文化的核心,要挖掘好新时期工业企业创新故事、弘扬创新精神,营造浓厚的创业创新氛围,展现工业发展新风貌、工业人的精气神。

二是做好工业文化与其他业态文化的融合研究。工业是科技创新主战场,对农业、服务业等其他领域创新发展具有强大带动效应。2025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强化火炬高新区创新引领作用,依托重大科创平台,加快高端创新资源集聚,深入推进省级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打造创新发展主引擎和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火炬高新区,在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建设中,要立足于火炬高新区集工业、乡村、城市为一体的现状,将工业文化研究与乡村文化、城市消费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文化合力。

三、集中资源打造工业文化“拳头产品”。品牌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竞争力。火炬高新区在工业文化品牌建设中,要注重形成“拳头产品”。以工业旅游为例,要注重区内工业景点资源的整合,串珠成链,用好深中通道等交通优势,发挥区位和产业优势,打造工业文旅区域品牌。在工业文化形象塑造方面,要形成一批让外界印象深刻的标志标识。比如,火炬工业集团区内科技路通过改造升级后,在人流量较多的地段重新规划标识,增加园区“工业文化味”。另外,还可以利用新启用的“湾区光谷”大厦,“湾区药谷”等标志性建筑物,在合适的位置集中展示区内光电、健康医药品牌企业标识,打响“湾区光谷”“湾区药谷”“湾区智谷”产业品牌,让工业文化成为推动火炬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系中山日报理论周刊“圆桌”主持人、中山市香山工业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吴森林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