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里品民俗赏非遗,中山火炬高新区非遗文化宣传月启动
栏目:推荐 来源:中山+ 记者 谭华健 通讯员 郑君 发布:2024-05-25

5月25日上午,中山火炬高新区举办“风起国潮  非遗焕新”2024年非遗文化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大环华佗信俗”民俗文化巡游活动,小隐幼狮、濠头郑家棍、东乡民歌、木龙舞等一系列非遗节目轮番上演,将传统非遗文化的鲜活生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充满了欢乐与活力,充分展现出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历史古村落兴起“国潮风”

此次活动由火炬高新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指导,火炬高新区宣传办(教体文旅局)、火炬高新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火炬高新区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火炬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火炬高新区政务数据和社会事务局、民众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火炬高新区城东社区(大环小区)共同协办。

东乡民歌展演。通讯员 郑君 摄

活动举办地大环村,是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环境优美,人文荟萃,是粤乐宗师吕文成的故乡。清末期间部分村民沿着水路出洋谋生,据统计,大环村在海外的侨胞约有1100多人,是中山著名的侨乡。村中碉楼林立,现存有32座,并被列入文物保护。

华佗信俗,是诞生在大环村的一种民间信仰,自清光绪年间诞生以来已逾百年。每年农历四月十八“菖蒲诞”祭药王,村民家家户户备齐鸡鱼肉三牲祭品举行隆重仪式祭祀华佗,举行游龙、醒狮等民间艺术巡游,并伴有唱大戏助兴表演,以及举办敬老宴等,寄托了当地百姓对祛除疾病、身体安康的善良诉求。2023年,大环华佗信俗入选中山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濠头郑家棍展演。 通讯员 郑君 摄

活动主办方表示,借助此次非遗活动将进一步提升吕文成粤乐、“大环华佗信俗”、红蓝碉楼等文旅资源和非遗文化影响力。

打造火炬城市“慢”游新地标

深中通道通车在即,作为中山东承“桥头堡”的火炬高新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其丰富的文旅资源也将进一步激活。

火炬高新区历史底蕴深厚,东乡民歌、咀香园杏仁饼制作工艺、濠头郑家棍、大环华佗信俗、厨邦酱油酿造技艺等一系列传统文化项目成功申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106处不可移动建筑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此外,林家醒狮、江尾头龙母信俗等一批传统文化内容也正在积极开展申报工作,以期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库。

文化巡游活动吸引小朋友的兴趣。 通讯员 郑君 摄

今年以来,火炬高新区通过非遗文化展演、体验培训、数字展播、惠民演出、摄影比赛等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的活动形式,开展系统性的非遗文化普及推广活动。当天,除了非遗项目巡游展演外,还组织了漫游美丽乡村大环、非遗集市和美食盛宴等活动,旨在以“非遗+产业+文化”,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擦亮“火炬文旅”品牌,打造火炬城市“慢”游新地标,奋力书写“文化兴城”大文章。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慧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