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赛事落下帷幕,一个产业梦想启程。
1月12日晚,经过最后的角逐,由中山市光电产业协会主办的湾区光谷“移动杯”首届GBA篮球赛在火炬开发区体育活动中心落下帷幕。近一个月时间,16支会员企业球队报名参赛,涉及近50家企业参与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光电协会会员的凝聚力。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政企同心打造“湾区光谷”的信心与决心。

展现魅力
创新链产业链加快“深融合”
一场篮球赛为何能在行业内受到极大关注,赛事背后透出哪些信息?
在这次比赛队伍中,有一支名叫“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的队伍。从参赛企业来看,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比赛,而是展示集“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于一体的创新生态体系构建的成果,也吹响了中山光电光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号角。
火炬开发区自1990年由国家科技部、广东省政府、中山市政府创立以来,大力发展光电及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光电及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已经成为火炬开发区的重要支柱产业。中山光电及电子元器件特色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以成像光学元器件产业为基础,以光学微电子产业、新一代光学显示产业、新一代光电视听产业、高端光通信产业、高端激光设备产业、成像光学元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共同发展的主导产业体系,以中山光电装备与产品制造产业基地、国家级的中国电子(中山)基地、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中山园区、中炬高新产业园、国家级的中国技术市场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山示范基地为核心载体,以国际知名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的创新型产业集群。集群的发展壮大使火炬开发区成为引领区域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战场,辐射引领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光电及电子元器件产业加快发展。
在中山光电光学产业中,创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众多企业和科研机构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和技术团队,为光电光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产学研方面,火炬开发区已与长春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光机所等国内外60多个高校与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是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构建科技与经济良性互动的现实基础和必然要求。为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双环耦合”,近年来,火炬开发区规划的“湾区光谷”作出了有益的探索,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的引进便是举措之一。长春理工大学被誉为“中国光学英才摇篮”,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自2021年3月落户中山以来,聚焦光电技术、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领域,开展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学历教育培养,推动“政产学研”融合发展,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及国际交流合作基地,建成知名国际湾区战略研究机构。目前,其已成立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建立了20个科研实验室,并孵化了14家科技型企业,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五周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将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等科创平台的成立无疑为“湾区光谷”注入创新的强大动力,通过抢占光电光学技术制高点,加快促成中山光电光学产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产业新生态,也为“湾区光谷,千亿产业、万亿梦想”增加底气。
发力高端
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在1月12日晚的总决赛中,联合光电、中国移动、通宇通讯、雷蒙照明四支队伍进行季冠军角逐。在四支队伍中,联合光电、通宇通讯名声在外,雷蒙照明却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就在总决赛前两天的1月10日,中山市雷蒙照明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海伟收到一封从北京寄来的快递。“这封感谢信的落款日期是2023年1月1日,这是一份迟来的爱,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空间站项目办公室寄给唯一一家民营企业的感谢信,要感谢研究院和科研院所高校教授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与肯定。”张海伟激动地说。
感谢信中写道: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三舱T字基本构型组装完成,树起中国航天事业新的重要的里程碑。空间站组装建造任务的圆满成功离不开中山雷蒙照明的鼎力相助,在此谨向雷蒙照明张海伟团队,在空间站舱内情景照明系统研制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张海伟介绍,2015 年 3 月底航天五院开始与雷蒙照明公司接触,洽谈舱内照明设计生产,经过多轮考察与沟通交流后,于2016 年 6 月正式立项此项目,当年提供实验样品,并于2018 年批量交付正式产品。张海伟介绍,舱内需满足通道灯光色温实现与地球同步,照度满足眩光亮度最佳工作舒适度,生活照明实现四季灯光可以根据在轨航天员个人喜好智能变化等多项高技术要求。
在浩瀚的星河中,中山企业的这束光,穿越时空的隧道,打开了光电光学产业无限想象的空间。从普通的家居照明到航天情景照明的技术突破,这是“湾区光谷”企业向高端发力的真实写照。

如果将火炬开发区光电光学产业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那么1992-2000年是产业起步和人才储备阶段;2000-2012年是民营创业迎来热潮,产业集群逐步形成阶段;2012-2023年为加快创新驱动实现技术新跨越阶段;2024年则是光电光学产业加快高质量发展,参与全球竞合的新开始。
近三年来,火炬开发区园区光电光学产业规上生产总值逐年增加。其中,光电及电子元器件产业规模以上生产总值已超600亿元。通过大力引进国际知名企业,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和品牌建设,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发展,拳头产品开拓市场的良好发展势头。其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上中下游完善的产业链,集聚了联合光电、舜宇光学、台光电子、弘景光学、美景光学、光大光学、翔江精密光学、新诺科技、汉通激光等一大批知名企业。其中联合光电在高倍高清变焦安防镜头的研发和制造方面处于国内乃至国际领先地位,是全球高倍高清变焦安防镜头细分市场的份额最大的龙头企业;中山制造的佳能激光彩色打印机占据全球打印机市场的50%份额;中山新诺科技研究的基于无掩模曝光技术OGS触摸屏光刻技术填补国内空白,国际领先。一批链主企业加速形成。
从全球来看,光电光学产业正向纵深发展。深圳与中山两座光电光学产业之城亦如此。中山全面对标深圳市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8个未来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融合互动发展。深中合力吸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主企业落地,比亚迪、彩迅、东方龙大等一批带有深圳“基因”的企业纷纷落户。
2024年,注定不平凡。
今年是深中通道通车之年,省委部署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随着深中一体化发展不断迈进,中山正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热”的投资热土之一。作为全市创新发展主引擎的火炬开发区,过去一年,展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成果:招商引资突破300亿元大关;高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近“半壁江山”;“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工改”超1500亩,高标准厂房建设热火朝天……
2024年,火炬开发区将乘势而上,再开新局,围绕市委赋予火炬开发区的“打造中山创新发展‘主引擎’”的目标,全面实施五大提升工程(产业能级提升、科创能级提升、城市形象提升、治理能力提升和民生保障提升),把火炬开发区建设成为智慧创新生态之城、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2023年的中山市委经济会议,首次提出打造包括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在内的新时代中山“十大舰队”。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光电光学产品将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山光电光学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火炬开发区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光电光学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湾区光谷”打造国际知名的光电光学产业创新高地。
新起点、新梦想!一场篮球赛展现出了“火炬光电人”团结向上、不甘落后、奋勇争先,把握市场趋势变化,不断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主动作为。
接下来,一场“湾区光谷”启动大会即将开启!火炬开发区向全球发出邀约,吸引更多光电光学企业共聚大湾区,书写新“光”故事。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陈浩勤